劉備自然聽得出,蕭方所說的“眼睛”,便是指陸遜這個臥底。
於是劉備遂收起思緒,目光環掃眾將,眼中豪然戰意驟生。
“我們就依軍師之計,以平定五溪蠻作亂為由,調漢升率長沙兵南下荊南。”
“吾隨後將盡起荊州之兵,順流東下,直取柴桑,以誘周瑜率柴桑之兵出城向西阻擋。”
“一旦周瑜大軍離城,漢升則率長沙兵即刻走陸水道,晝夜兼程,奇襲柴桑!”
“這一戰,我們定要拿下柴桑,踢開攻取江東門戶!”
眾將轟然起身,慨然領命。
…
柴桑城,郡府。
周瑜拄著柺杖,一瘸一拐的步入了正堂。
堂前眾將紛紛起身參見。
唯有副都督韓當,卻是板著一張臉,端坐在那裡呷著湯茶,對周瑜的到來視而不見。
周瑜瞥了韓當一眼,劍眉微微一皺。
他知道,這位孫家老臣,這是故意甩臉子給自己看。
這位孫家老將,當初跟黃蓋一樣,本就對孫策重用他心存不服。
他與黃蓋程普三人,同為孫堅舊將,可是情同手足。
鄂山一役,他計策失利,致使黃蓋被劉備所害。
韓當因此對他便更加心存不滿,自從被調至柴桑,擔任副都督以來,就沒給過他好臉色看。
周瑜心中有愧,又礙於韓當的資歷,只能忍氣吞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諸位,細作剛剛傳回密報,劉備已於夏口集結兵馬,相信不日便要順流東下,直撲我柴桑而來。”
“此戰關乎我江東存亡,爾等要做好死戰的準備才是!”
周瑜無視韓當的不敬,目光射向眾將,緩緩道出了這訊息。
府堂內,江東諸將立時一片震動。
“那太史慈兵進虎林,主公才剛剛率軍前往討伐,那大耳賊後腳就率軍大舉來犯,這也太巧合了吧。”
董襲第一個跳出來嚷嚷道。
周瑜嘴角上揚,冷哼道:
“太史慈那廝,多半已歸附了劉備,此番他突然北犯,必是奉了劉備之命,只為逼迫我們不得不抽調柴桑兵馬而已。”
“我料想,這必又是蕭方那鄉野村夫的調虎離山之計!”
眾將恍然大悟,頓時一片譁然議論。
這議論之中,多有對劉備的忌憚之意。
畢竟鄂山一戰,他們實在是敗的太慘,被劉備打出了心理陰影,至今還心有餘悸。
如今劉備數倍大軍來攻,水軍步軍皆佔盡優勢,自然令這幫江東的驕兵悍將們,無不暗生畏懼。
“夠了!”
一直不作聲的韓當,陡然間將茶碗砸在了案几上。
眾將們嚇了一跳,紛紛閉嘴,忐忑的偷望向了這位暴脾氣的兩朝元老。
韓當緩緩起身,巍然身軀擋在了周瑜跟前,面朝眾將,臉上燃動著自負霸道之色。
“不就是咱們的周都督計策失算,讓那大耳賊僥倖勝了一場麼,你們何至於就被大耳賊嚇破了膽,竟畏之如虎?”
“主公雖然不在,但老夫還在,我們還有一萬餘精銳的江東兒郎在!”
“莫說大耳賊不過數萬兵馬,縱然他來了百萬大軍,吾亦有何懼!”
韓當一番慷慨霸道的激勵之詞,順道還諷刺了周瑜當初的計策失算。
周瑜眉頭微皺,拳頭微微握緊,卻不好發作。
眾江東武將們,似乎也為韓當這番話所鼓舞,心中忌憚為之驅散。
“義公老將軍說的對,鄂山一戰劉備不過僥倖勝了咱們而已,若要堂堂正正交鋒,他豈是咱們的對手!”
“沒錯,咱們還有一萬將士,怕他劉備作甚!”
“我江東兒郎怕過誰,大耳賊若敢來犯,我與他死戰便是!”
董襲等眾將跳將起來,如打了雞血般的叫嚷起來。
韓當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遂厲聲道:
“我軍兵少,自然不能叫大耳賊兵臨城下,從容圍城,我們自要拒敵於國門之外。”
“故老夫決定,親率一萬主力往上游陽新塞,阻擋大耳賊接近我柴桑城!”
“至於你周都督…”
韓當轉過身來,冷冷道:
“伱腿上有傷,不便領軍出征,就率五千兵馬,留守柴桑便是。”
周瑜眉頭深凝,拳頭已是握到咔咔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