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採納?”
陳群抬頭看向司馬懿,眼神中透著幾分茫然。
曹操多霸道啊,向來是我行我素,他不想幹的事情,還有人能強迫得了?
“若依長文你這九品官人法,則賢能將盡出於士家,若我大秦實施此制,則上至朝廷下至郡縣,上至九卿下至縣令,將皆出自於士家。”
“此制若是實施,則等於秦王與士家共治天下,這是漢朝立國以來未有之事。”
“如此良制,必得我大秦四州士家鼎力支援,大王也將贏得四州士人誓死擁護。”
“甚至於楚國諸州計程車家豪姓,對我大秦也將心嚮往之。”
“方今天下,乃是士家豪姓的天下,得士家者得天下!”
“這麼一個能籠絡天下士家的良制,長文兄以為,在現下楚強而我秦弱的局面下,大王他還會拒絕實施嗎?”
司馬懿滔滔不絕,將自己的理由判斷洋洋灑灑道出。
陳群驀然間省悟,急是捧起自己那《九品官人法》,神情激動的再次審視。
當初他開創此制的初衷,其實只是因天下大亂,導致察舉制賴以執行的鄉評中斷,進而導致察舉制失效。
故而他才針對察舉制的弊端,結合現實形勢,琢磨出了這《九品官人法》。
此制之目的,只是為秦國,為曹操舉賢任能而已。
至於其中利好士家,甚至是“秦王與士家共治天下”,這種有些陰謀論的目的,他確實不曾想過。
卻沒想到,眼前這個司馬懿,洞察力如此犀利,竟看出了自己這個原創者都未能看出的深意。
“仲達啊仲達,沒想到你比我對這九品官人制,理解的更加透徹,慚愧慚愧呀。”
陳群一番自嘲後,不禁微微點頭:
“如仲達所說,秦弱而楚強,大王若想以弱勝強,就更需要贏得天下士家的支援。”
“照此看來,我這九品官人法,還真是對大王贏得士家擁護大有裨益。”
“大王以我大秦社稷為重,還真有可能實施此制!”
陳群面露欣喜,一時間對自己這傑作倍添信心,再次捧起來細細審閱。
司馬懿則起身來到堂門外,負手而立,望向了中原方向。
“劉備,你以為你滅了袁氏,竊取了河北三州,就能鯨吞天下,匡扶了你的漢室了嗎?”
“你滅我司馬氏一族,我司馬懿早晚滅盡你劉氏一族,讓你血債血償!”
…
涼州。
天水郡治所,冀縣。
郡府某堂內,荀彧正端坐堂中,翻閱著糧簿,田冊等一郡相關資料。
自一月之前,他便被曹操委以巡視涼州的重任,出長安抵達了涼州。
這一月以來,西至敦煌,南至武都,他是不辭辛勞,盡職盡責的把涼州各郡巡視了個遍。
這天水郡,則是他此行巡視的最後一郡。
“天水郡乃涼州最富庶一郡,丁口最多,良田也最廣,整個涼州四成的糧賦都出自於此郡。”
“這糧冊中所寫屯糧之數,明顯不夠,叫你們夏侯太守來。”
荀彧指尖敲擊著賬冊,語氣眼神中流露出明顯不滿。
他口中所指夏侯太守,乃是夏侯氏子弟夏侯尚,為夏侯惇的侄兒,被曹操任命為天水太守,以宗親的身份坐鎮隴西,進而監視整個涼州。
“回稟荀令君,天使董昭已到冀城宣旨,夏侯太守正在前堂聽旨,恐怕一時片刻來不了。”
一旁的佐官一臉為難。
荀彧猛然抬起頭來,吃驚的目光看向那佐官。
天子的使者董昭,已經到了冀城?
還給夏侯尚宣旨?
自己身為大漢尚書令,朝之重臣,就算董昭是給夏侯尚宣旨,夏侯尚也該將自己請過去一併聽旨才是。
為何夏侯尚竟瞞著他,獨自前去迎使接旨?
這不合規矩啊…
荀彧眉頭鎖起,臉色陰沉下來,心中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
“啪!”
賬冊放下,荀彧騰的站起,不顧佐官的阻攔,直奔前堂而去。
當他趕到前堂之時,一眼便看出了不對勁。
堂內堂外,本是懸掛著的漢旗,此時已盡皆換成了“秦”字旗。
士卒們出出進進,正忙碌著將所有“漢”字有關的器物陳設,統統都換成了“秦”字。
荀彧眉頭凝聚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