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適才那話是什麼意思?”
“他到底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曹植頭一個來到郭嘉跟前,一臉茫然的問道。
郭嘉豈會聽不出曹操言外之意,張口便要回答,話到嘴邊時,目光瞥了一眼幾步外的曹丕,卻又咽了回去。
這要是告訴了曹植,在曹丕看來,豈不是等於在指點曹植?
曹家這兩位公子,已經初現了爭位的雛形,郭嘉何等聰明,又豈會令自己置身於二子爭位的旋渦之中?
“恕嘉愚魯,一時也猜不透大王的心思呀。”
郭嘉只得以自嘲回應曹植。
曹植指尖點著額頭,眉頭深皺,陷入了苦思無奈之中。
這場朝會,便以無果而散。
…
半個時辰後,某府院內。
“仲達,今日那郭奉孝果然帶頭勸進,我也按照你教我的話,勸說父王進位為帝。”
“只是父王最後卻說什麼以臣廢君,得位不正,說什麼他不願為後世唾棄,被罵為篡國奸賊!”
“仲達,長文,你們說,父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秦宮歸來的曹丕,將朝會經過盡數道來,目光望向了眼前兩位心腹智囊。
一人乃陳群。
另一人,則為司馬懿。
自勸說袁熙降秦後,司馬懿便搖身一變,從魏臣變成了秦臣。
鑑於司馬防與曹操這一層關係,還有兄長司馬朗打前站,再加上勸說袁熙降秦有功,司馬懿本來是有機會位列朝班。
但他沒有。
或許是吸取在魏國時的教訓,這一次他選擇掩蓋起了自己的鋒芒,以守孝為名,名正言順的婉拒了曹操的高官厚。
當然,守孝不過是幌子,在守孝期間,他成功的搭上了曹丕這位秦國長公子。
當年因司馬防這層關係,司馬懿年少時便曾與曹丕相識,勉強算得上是少年玩伴吧。
而此時的曹丕,正苦惱於曹操對弟弟曹植的喜愛,心中感到了深深的危機感,生恐成為第二個袁譚,自然是急切於籠絡一批能人智士,為自己出謀劃策。
可惜郭嘉,程昱這幫謀臣們精明的很,果斷的選擇了不站隊,對他和曹植兩不相幫。
這種局面下,司馬懿就相當於雪中送炭,曹丕與其相見未久,便深深為司馬懿的才智所打動,很快就引為了心腹。
“子桓公子,大王這不是不想進位稱帝,他是想名正言順的稱帝,而不揹負後世罵名。”
“這對公子你來說,是立功的大好機會呀。”
司馬懿幾句話間,聽的曹丕既驚又喜,忙是示意司馬懿說下去。
“其實大王的意思,是暗示我們要說服天子,仿效當年堯舜舊事,將皇位禪讓給大王。”
“堯舜之事,為後世傳為美談,大王唯有仿效堯舜舊例進位為帝,方才名正言順,不會揹負後世罵名呀。”
司馬懿戳破了曹操心思。
曹丕恍然大悟,說來說去,曹操還是既當又當嘛。
司馬懿湊近曹丕,壓低聲音道:
“公子現下要做的,就是即刻帶兵入宮,逼迫天子寫下禪讓詔書,再帶頭上一道勸進表!”
“如此一來,大王就能名正言順登基稱帝,而公子便成了大王登基的第一功臣!”
“有此大功在此,公子便在將來與子建公子的競爭中,立於了不敗之地!”
曹丕眼眸精神一閃,霎時間幡然省悟,激動到一躍而起。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仲達啊仲達,有你相助,子建他焉有機會與我爭位!”
“好好好,我現下就入宮,逼那劉協禪位於我父王!”
曹丕一聲狂笑,轉身揚長而去。
“子桓公子,子桓公子——”
一旁的陳群手捧著一卷竹簡,顯然是有話想說。
曹丕心思卻全在逼劉協禪位上,根本無心給他說話機會,轉眼已大步流星而去。
“長文兄,你這是?”
司馬懿目光落在了陳群手中那捲竹簡上。
“哦,這是我花了一年多時間,為大王擬定的一套選官之法。”
“你也知道,以我現下的官位,還沒有資格面見大王,親自呈獻。”
“所以我今日前來,原是想請子桓公子,將這套選官之法,代為呈獻大王,誰想……”
陳群搖頭苦笑,將竹簡放在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