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個字時,心中陡然間狂瀾再起。
“受命於天,受命於天……”
劉備喃喃自語,若有所思。
而這時,蕭方已理了理衣冠,向劉備長身一拜:
“臣蕭方,叩拜大漢皇帝陛下!”
“恭賀陛下繼承大統,君臨天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以及祭臺上所有將士,即刻齊齊跪拜,山呼萬歲。
劉備心頭一震,思緒再次回到現實。
他手託傳國玉璽,扶劍轉身,居高臨下,俯瞰祭臺之下文武百官和十萬將士。
一身霸道雄烈,君臨四海的帝王之氣,狂燃而起。
祭臺之下。
糜竺,黃忠,太史慈,趙雲,甘寧,陳登,田豐,張郃等眾臣,乃於十萬觀禮將士,無不為之敬畏。
眾臣與將士,轟然叩拜。
“恭賀陛下繼承大統,君臨天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崩地裂的萬歲聲如驚雷響起,充塞於天地之間。
劉備立於高臺之上,俯看著山呼萬歲的眾臣,心中是豪烈萬丈。
我劉備一介寒士,為各路諸侯鄙夷為織蓆販履之徒,視之為草芥。
誰曾想到,有朝一日,竟能身登九五,君臨四海!
袁紹,呂布,孫策,袁術,劉表…
你們這一個個曾經輕我慢我,視我為草芥之人,卻皆逃不過我手中之刀。
此時此刻,你們只能含恨九泉,憤憤不甘的仰望人間,咬牙切齒的看著我登基稱帝!
九州萬方,四海臣民,皆已伏首於腳下。
原來,這便是做皇帝的感覺!
劉備笑了。
…
時年夏初。
大漢楚王於鄴城詔告四方,宣佈繼承漢統,御極稱帝。
國號大漢,改元章武元年。
登基當日,劉備下詔立王后蘇氏為皇后,嫡長子劉諶為大漢皇太子,次子劉禪為齊王,三子劉裕為宋王。
緊接著,便是大封群臣。
國相蕭方,晉封大漢丞相,總領大漢文武百官。
封諸葛亮為尚書令。
封關羽為大將軍,張飛為驃騎將軍,張繡為車騎將軍,黃忠為衛將軍。
封陳到為中領軍,趙雲為中護軍,許褚為中監軍。
其餘魏延,徐盛,甘寧,文聘,張遼,劉闢,蘇飛,龔都,太史慈,凌操,淩統,李通,高順,張燕,張郃,關平,丁奉,周倉,廖化等等眾武將,盡皆按照功勞以及資歷晉封。
糜竺,孫乾,簡雍,龐統,徐庶,陸遜,魯肅,陳登,田豐,鄧芝等眾文臣,同樣依功勞資歷晉封,上至三公,下至九卿,以及一州刺史。
大封群臣,犒賞三軍,大赦天下!
再然後,便是遷都洛陽。
根據蕭方的進言,劉備既然是繼承漢統,國號依舊乃大漢,自然要還於舊都,以示天下士民,乃正統所在。
大漢兩京,西京長安已為曹操所佔,劉備自然只能還都於洛陽。
當年董卓遷都長安,雖將洛陽宮室焚燬,但這十幾年來,包括曹操佔據洛陽之時,都曾斷斷續續興建過宮室。
到目前為止,洛陽宮城雖比不得鄴城,乃至許昌完備,但勉勉強強也算夠用。
劉備遂在蕭方的建議下,在儘量不大興土木的前提下,對現有的洛陽宮室稍作修補後,便率文武百官,后妃諸皇子還都洛陽。
同時為確保對河北,以及江南的控制,劉備同樣在蕭方的進言下,實施了“三京制”。
將鄴城和金陵,盡皆升格為陪都,以加強漢廷對北方與南方的控制力度。
與此同時,大漢國中外諸軍,數十萬將士們,也開始陸續更換旗鼓。
曾經的“楚”字旗,就此成為了歷史,九州中外諸軍,全部換回了“漢”字旗。
從今往後,楚軍也改稱為漢軍。
一道道詔書,由鄴城發出,迅速傳往了大河南北,九州四方。
同時,潛伏於鄴城的秦國細作,也將劉備稱帝的訊息,日夜兼程送往了秦國。
…
長安,秦皇宮。
“大耳賊!”
“你一織蓆販履之徒,也敢僭越稱帝,與朕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