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蕭方於大局的分析,劉備若有所思,神色愈發冷靜下來。
半晌後,劉備重重點頭:
“景略所言極是,中原諸州先有袁曹之戰,今又經楚魏之戰,確實也需要休養生息了。”
“那就依景略所說,暫緩用兵,以安撫人心,恢復經濟,休整士卒為重吧。”
老劉對蕭方也是從諫如流,當即採納了他的提議。
於是在當晚的慶功宴後,劉備便傳下詔令,各部兵馬停止攻勢,止步於黃河南岸。
伐魏的戰爭,就此暫時告一段落。
接下來首要之事,自然便是遷都了。
先前定都於壽春,只是考慮到壽春位於荊揚徐三州之中,既方便對三州掌控,又方便於北上用兵。
現在中原已收復,老劉的都城,肯定不能再停留於南方,北遷勢在北行。
原本洛陽乃大漢東都,遷都洛陽在政治人心上,有著巨大的號召力,自然是首選。
不過考慮到洛陽向西離關中太近,向北與河內郡只一河之隔,容易同時受到曹操與袁紹兩面威脅。
定都洛陽,就要分出重兵,來確保其西北兩面的安全。
天下未定,大楚寶貴的兵力,自然要用在掃滅袁曹上,而非拱衛都城。
故權衡再三之後,在蕭方的提議下,老劉還是決定把都城,遷至了許昌。
畢竟許昌的政治地位,雖然比之洛陽長安不如,比先前天子在時已大幅下降,但其地位還是遠在壽春之上,對中原還是有相當的號召力。
此外定都許昌的話,北面有洛陽,陳留等重鎮做為緩衝區,安全性大大增加,便不必部署重兵拱衛。
至於許昌附近方便屯田,漕運這些優點,那就不必多說了。
考慮到種種優勢,劉備欣然採納蕭方提議,下詔將楚國國都,正式遷至了許昌。
入冬時分。
大楚王后世子,文武百官,盡皆遷至許昌。
…
益州,葭萌關。
數以萬計的曹軍士卒,正由北而來,源源不斷的開至關城之下,開始逼關下寨。
中軍大帳內。
曹操正緊盯著蜀中地圖,部署著攻取蜀地的方略。
自破南鄭,攻取漢中之後,曹操原本不想得隴望蜀,想見好就收班師關中。
然在郭嘉,荀攸等謀士力薦之下,曹操才不得不在奪取漢中後不足兩月,便再次揮師南下,意圖趁勢掃滅劉璋,全取巴蜀。
“葭萌關就算拿下了,南面還有劍閣,據聞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想從正面破關,攻入成都平原,只怕不易呀。”
“吾以為,我們還是當從巴郡方面入手,看看能不能以偏師,從閬中一線開啟突破口。”
曹操眉頭深鎖,指著地圖分析著。
眾謀士們便各抒己見,有人贊同,也有人眉頭緊鎖,不甚苟同。
唯有郭嘉,卻一言不發,眼神顯示著似乎別有心事。
“奉孝,吾這取蜀地方略,莫非你另有異議?”
曹操看出郭嘉有心事,便是問道。
郭嘉輕咳幾聲,指著地圖道:
“主公這攻取益州方向,倒也不是不可行。”
“但這益州不同於關中,其雄關險隘太多,純以武力攻取怕是耗時太久。”
“倘若中原袁劉間分出了勝負,而我們又身陷益州戰事無法抽身,介時關中兵力空虛,若袁劉趁勢來攻,又當如何是好?”
郭嘉的提醒,令曹操心頭一凜,眼中閃過幾分忌憚。
“奉孝提醒的是呀,劉備在項城固陵兩度大破袁紹,殲滅其十萬大軍,如今攻守之勢已易。”
“照這個勢頭,袁紹只怕支撐不了多久,大耳賊攻取中原已是大勢所趨了。”
曹操捋著細髯,微微點頭。
“袁紹是折了十萬兵馬,是已經轉攻為守,卻仍佔據著許昌,睢陽等要地。”
“袁紹若據守不戰,背靠著兩河做後盾,劉備短時間內想要鯨吞中原,只怕也沒那麼容易呀。”
“就算劉備最後能拿下中原,至少還得一年半載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難道還不夠我們滅了劉璋,拿下益州全境嗎?”
曹洪卻有不同看法,手拍著地圖,一臉霸氣自信的斷言道。
這番話,如給曹操打了一針強心劑,精神不由一振,似乎又有了信心。
“子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