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驚出一身冷汗?
這可是古往今來,別管明君還是昏君,所有天子共同的逆鱗!
田豐,法正等原本主張推行九品官人法的大臣們,聽得蕭方這一番剖析,無不是臉色驚變,皆是倒吸涼氣。
“陛下,還是丞相深謀遠慮,洞察秋毫!”
“如此看來,這九品官人法確實有著巨大隱患,若真推行下去,長遠來看確實於國有害!”
“陛下,臣收回臣方才的主張。”
法正雖然心高氣傲,卻並非不明事理,錯了便果斷的立正認錯。
“丞相之深謀遠慮,臣自愧不如呀。”
“這再好的選官之制,若是有傷於天子皇權,臣以為也斷然不可行。”
“如此看來,曹操推行此法,亦不過是為籠絡士家豪姓人心,實則乃鼠目淺光之舉。”
“陛下神武雄略,乃是要再開創我大漢百年盛世的明君,凡事自當為子孫萬世長遠計,豈能學曹操那般短視!”
“這九品官人法,臣以為斷不可行!”
田豐亦改變了力場。
他素來剛毅正直,雖出身士家豪姓,卻首先不忘自己乃是劉備的臣子,大漢朝的臣子。
這九品官人法雖對士家有利,卻有損於劉備這個天子的權力,對大漢朝長治久安有弊端,田豐自然優勢選擇為天子朝廷考慮。
他並沒有以私廢公!
當然,眼前這班大臣,也並非人人皆似田豐這般剛正秉公,事事以天子朝廷為先。
有人改變立場,但也有不少人,選擇了沉默。
沒辦法,蕭方都站出來說了,這九品官人法推行下去,將來會使大漢朝有亡國之禍,會架空天子!
這時候誰敢站出來反駁蕭方?
“還是景略看的更深遠周詳,如此看來,朕確實不能學曹操的鼠目寸光。”
劉備重重點頭,爾後卻又眉頭仍皺:
“可察舉制已廢,又不能推行這九品官人法,那朕當以何制來與曹操針鋒相對,爭奪人心?”
眾臣沉默了下來。
諸葛亮也好,法正也罷,亦或是田豐,一時皆眉頭深鎖,思索不出個萬全之策來。
大殿之上,本是熱議的氣氛,不由沉寂了下來。
“鄧艾,把我叫你帶的那東西,獻給陛下吧。”
蕭方向不遠處侍立的小書僮吩咐道。
書僮的名字,確實是鄧艾。
就是當年老劉平定荊州時,歸降有功的劉表舊將鄧濟的兒子。
這孩子也算與他有緣,鄧艾的名字,還是在鄧濟的請求下,由他所賜。
如今多年已過,當年那個襁褓中的嬰兒,如今已長成了七八歲的少年郎。
蕭方知鄧艾天資聰穎,有名將之姿,將來必為大漢棟樑之才,得好好培養才是。
於是在老劉稱帝之後,他便向鄧濟提出,將鄧艾帶在身邊,做自己的侍讀書僮。
鄧濟一聽,自然是驚喜若狂,受寵若驚。
那不是別人,可是蕭丞相啊。
天子之下,大漢丞相,百官之首,再世謀聖!
蕭丞相主動要讓你兒子做書僮,這是賞識你兒子,有意要栽培你兒子呀。
這要是跟了蕭方左右,受其指點教導,哪怕學得蕭方一星半點的兵法智謀,將來也必成大器,前途不可限量。
於是鄧濟便在拜謝祖先福佑後,歡歡喜喜的把兒子送至了相府之中,做起了書僮。
鄧艾也是聰明絕頂,大有當年諸葛亮的幾分資質,凡事一點就通,兵法什麼的一學就會。
蕭方對鄧艾自然是倍加欣賞,今日這場朝會,便破例帶他入宮,讓他見一見世面。
鄧艾反應也是快,即刻便會意,忙是將一幅帛卷捧起,在眾目注視下,從容不迫的上前獻給了老劉。
“丞相,這孩子,便是鄧濟之子?”
“陛下好記性,他正是鄧濟之子。”
劉備上下打量著鄧艾,臉上掠起幾分欣賞之色,微微點頭:
“當年朕見他時,這孩子才在襁褓之中,沒想到一轉眼長這麼大了。”
“嗯,小小年紀就能如此從容鎮定,是個可造之才。”
“丞相,你可得好好栽培他才是,將來這孩子可為我大漢棟樑!”
蕭方一笑,拱手道:
“陛下慧眼如炬,識人之能果然是天下無雙。”
“臣正也是覺得此子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