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章 《五官爭功》

第126章

《五官爭功》

“哎,我來跟大家說個事兒啊,我昨晚做了個夢,我這夢啊,特別奇怪!我夢見我這五官啊”

“這相聲特逗。”串門到江弦家看電視的鄰居說:“錄節目的時候,我就在現場,這相聲一說完,全場的觀眾全都樂趴下了。”

說話間,電視裡馬季、姜昆、趙炎、李增瑞、王謙祥就依次粉墨登場。

“我這耳朵是您腦袋上重要的資訊機構。”

“沒有我這耳朵?你知道什麼是音樂?”

“汪!汪!汪!這是什麼?”

“要是沒我耳朵,你以為你三舅唱戲呢。”

電視前面,一屋子人都笑的不行了。

“這相聲編的好啊!”

“哎呦喂,太逗樂了。”

“笑的我想咳嗽。”

“這誰給編的這相聲?這人太有才了。”

“.”

一幫裝墊兒臺的家屬,看這相聲看的前俯後仰、熱情澎湃、大呼小叫、唾沫橫飛,看完這一遍,恨不得能馬上倒回去再看第二遍。

江弦淡定的坐在桌邊兒,夾一筷子炸花生米,焦香酥脆,還撒了一小撮細鹽,特下酒。

與此同時。

天津制線廠工人馮鞏,也在收看著這臺節目。

他今年23,出身於聲名顯赫的名門,太爺爺是“北洋三傑”之一,他媽那邊兒也了不得,有個“京東第一家”的名號。

7年前他就投身馬季門下了,這會兒坐在電視前頭,準時準點兒的收看師傅、師兄們的表演。

看的倆小眼睛蹭蹭冒光,看到最後更是拍案叫絕,“絕了!五個人兒的群口相聲,一點兒不亂!”

“吵吵啥啊?”他姐抱怨。

“伱不懂,這打新中國成立是頭一遭啊!”馮鞏特興奮,“這麼一弄,泥縫兒都給模糊了。”

“也不知道老師他從哪兒弄這麼一出相聲?”

“編的太好了!”

“神品!”

年三十過去,農曆庚申年。

《五官爭功》很快成了街頭巷尾討論的話題,甭管是大人小孩兒,都能學上兩句兒裡頭的包袱。

各大報刊聞風而動,蜂擁而至馬季家門前。

中青報另闢蹊徑,直接找上這出相聲的作者。

“就是這兒吧?虎坊路15號。”記者潘英和同事鄭萍一塊兒騎著腳踏車,停在高知樓下。

“是這兒。”

“鄭萍,你拍一下。”

“哎。”

資歷較淺的鄭萍,從揹著的挎包裡取出相機,找好角度,咔嚓一頓拍。

“潘老師,聽說您以前採訪過江弦?”

“那是一年前了。”潘英臉上流露出美好的回憶之色,“那會兒他剛寫出他的那篇《棋王》,我就和報社領導申請去採訪他了。”

“他好接觸麼?”

“特別隨和一小夥子,不驕不躁的。”

倆人聊著,就到了高知樓下,撞上那趙姓大叔,“師傅,您知道江弦家在哪兒麼?”

“誰?”

“江弦家。”

趙姓大叔不知道江弦,但知道三樓那戶是姓江,他連忙打聽。

“你們是什麼人啊?”“我們是《中青報》的記者。”鄭萍道。

“中中中,中青報?!”

趙大叔一哆嗦,人都結巴起來,“你們過來這是要幹啥啊?採訪還是要曝光啊?”

“採訪。”

其他鄰里這時候也圍過來了。

“幹啥玩意?”

“採訪來的!”

“啥?中青報!”

《中青報》是老機關報了,主要新聞單位之一,報刊名都是他老人家題的,他們這些體制內的,那是天天閱讀、學習,甭提有多神聖。

潘英跟著趙大叔上到3樓,樓道里擠滿了街坊,就連其他單元的住戶,也跟來湊上了熱鬧。

敲開門,潘英一眼認出開門的人。

“江弦同志!你好!”

“潘記者?”江弦短暫的恍惚一陣兒,馬上反應過來。

“好久不見,今天冒昧造訪,你有空麼?我們能聊聊麼?”

“沒問題。”

江弦痛快的答應,把倆人請進屋裡。

鄰里們在樓道里躁動起來。

喲,3樓這家是個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