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聶愛民仍想持續工作,林向東選擇尊重他的決定。
剛踏入員工餐廳,林向東就看見排起的長龍隊伍。
秦淮茹剛進入餐廳時並未排隊,直接穿插入隊。
話說從秦淮茹第一天工作到現在,她原本還打算用心對待崗位;不過沒過多久就鬆懈下來。
近來她的腦海充斥的只有升遷和成為正職職工。
至於勤勉做事?這工作既辛勞又乏味,晉升步伐也慢得不行。
初期時,易中海還曾傾力指導秦淮茹,但現在熱情也減退許多。
在廠子裡,她穿梭眾多男子之間;漸漸的風評也越發不佳。
待輪到秦淮茹時,愚直的同志總是給予滿滿一大勺;分量幾乎等同別人的雙倍之多。
愚直者總覺得廠內一些不檢點人士在壓迫秦淮茹,未曾想過“蒼蠅不咬無縫之卵”。
其實也許這位愚直的朋友並非全然的無腦,只是他不願相信這些事實罷了吧。
畢竟若人裝著沉睡,任由你如何喚醒都是徒勞。
然而秦淮茹手段也不低階,對這個老實人操縱得淋漓盡致。
當為林向東服務時, 愚直先生既未給予特殊待遇,也沒虧待。
享用完畢之後,林向東在廠區閒逛以消磨餘暇時間。
臨近年底那兩月期間,工作格外繁重。為了完成,所有員工得付出較多心血。
對於身為放映員身份的林向東而言則相對寬泛一些。
然而一等到工廠休息日來臨時,則將陸續舉辦電影播放會,以確保每一名員工均得以觀賞。那時候林向東就得勞累一番了。
這日的放映有聶愛民相助,故林向東較以往更加輕鬆些。
儘管林還未教導聶具體流程, 單是觀看就能領悟一些門徑。
放映結束後, 林開始整理物品,並隨後返回家中, 並留給聶愛民負責送回裝置到宣教室的責任。
冷風凜冽, 林東向不禁打起抖來。
一回家, 他便投入新的計劃之中。
雖說屋子裡已備有暖炕及碳火爐, 仍舊無法提供足夠的暖氣。
由於棉被保暖功能不足, 因此林打算安裝一個地下加熱系統,簡稱「地龍」。
所謂的"地龍"即是構建一處地下煙筒;煙筒設有戶外與室內的兩個口子,藉由此處燃起之火焰將熱量匯入室內
理論上這看似容易,然而實操則頗具難度。
目前為止, 在整個北京,能擁有「地龍」的住戶仍極為稀少。
有關「地龍」的知識, 林穿越前已略懂一二, 對於他而言過於錯綜的設計可能無法應付, 簡易版本卻是能勝任的。
縱使功效未必盡善盡美, 也能為室內提升一定的舒適度。
既然空餘時間甚多,林向東著手為家中裝設「地龍」。
社群鄰近人士得知後大多不持樂觀態度。
倘若構建地下加溫裝置那麼容易的話, 那每個家庭早就這麼做了。
對於眾人而言,操縱地龍這樣的技術活可不是常人能輕易上手的,不如實際一點,想想怎麼多儲備些煤炭來過冬更為妥當。
寒冬季節總是讓人對煤炭產生更大的依賴;儘管擁有城鎮戶籍的居民能有一定的煤炭供應配額,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往往顯得不足。
如今在小區內,論煤炭儲備,最寒酸數傻柱家,相比之下賈家可算是儲量豐沛。
每當林向東在弄地龍時,其聲響不光傳遍自家小院子,前後鄰左右也無不聞知。
家裡正燃煤取暖的賈張氏則嘴角抽搐,壓根兒不信林向東有那造詣弄成地龍。
如果說林向東真能擺弄出地龍,除非她賈張氏倒立行走……
轉眼間,五日時光流逝。
這段時間裡,林向東白天辛勤工作,歸家便投入到地龍工程。即使如此,旁觀者如婁曉娥也沒太看好這專案能成功。
但是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地龍終於完工。
在它完成的一刻起,屋簷下的火焰散發的暖意便透過地下供暖通道傳到了房子裡。房內的婁曉娥很快就體會到了室內的溫馨氣息。
一時間,她心中亦感到幾分意外:有了地龍、暖榻以及火爐的組合加持,屋內絲毫感受不到嚴冬的寒意。
很快這一新聞就在整個院落中傳開,大夥紛紛湧進了林向東的小窩。
聾阿嬤微笑地說,“這裡真是太暖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