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他剛剛平復下心情之後。
他手下的一名親衛神色慌張地跑來稟報。
“報,將軍,在逃跑的人群中,並未發現北宮將軍。”
李文侯心裡‘咯噔’一下,原本已經平復的心情,頓時又變得緊張起來。
不過他還是故作鎮定,強壓下心中的不安,讓人撲滅大火,進營帳內尋人。
很快,大火就被一桶桶水澆滅,滾滾濃煙逐漸消散。
眾人在一片狼藉的營帳內搜尋著,最終在角落裡發現了一具被燒焦的屍體。
這具焦屍,早已被燒得面部全非,分辨不出本來面目。
還是李文侯憑藉著北宮伯玉那把從不離身的佩劍,這才確定了北宮伯玉的死。
而營帳內到底發生了什麼?
讓我們回到大火燃燒之時。
北宮伯玉見李文侯的人殺紅了眼,連自己親衛都不放過,深知今日難逃一死。
他回想起了自己的這半生,心中感慨萬千。
他從小出生於湟中,三歲開始習字,自幼聰慧過人。
十歲時,便膽識過人,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無論是文韜還是武略,他都刻苦學習,勤奮鑽研,在羌胡族之中漸漸小有名氣。
後恰逢黃巾起義,天下大亂,他順勢而起,於湟中起義反叛。
自任將軍,帶領著部下南征北戰,擒獲邊允、韓約,揮師攻金城,在激烈的戰鬥中,成功斬殺金城郡太守陳懿。
後脅迫邊章、韓遂入夥,在眾人的擁戴下,推舉邊章為首領。
從此,他們的勢力在北涼不斷壯大,擁兵十萬之眾,威名遠揚,令天下為之震動。
奈何,他今日卻遭如此算計,被困於這營帳之內。
過往的生平,似是走馬燈,在北宮伯玉腦海中一閃而過。
他明白,今天的他,是在劫難逃了。
英雄早有落幕時,雖心中的大業仍未完成,但他也是時候該謝幕了。
想到這裡,北宮伯玉並未同手下們一同往外衝殺。
北宮伯玉緩緩地握起別在腰間的那把佩劍,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隨後心一狠,將劍刃抵在脖頸之上,用力一抹,鮮血四濺。
一代英豪,就這樣自刎於營帳之內。
涼州軍閥,羌胡族首領,就這樣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他的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也為這個亂世增添了一抹悲壯的色彩。
隨著北宮伯玉的猝然落幕,北涼叛軍內部瞬間變得涇渭分明。
李文侯企圖掩蓋真相,編造出一套謊言,對外宣稱北宮伯玉是在宴會上飲酒過多,神志不清,恰逢營帳意外失火,救援不及,才不幸喪生。
而知曉這件事情真相的,唯有李文侯的那些親衛。
那日留在外面的六十多名北宮伯玉的親衛,雖然心中都隱隱覺得此事定有蹊蹺。
但如今北宮伯玉已然身死,再加上他們自身在守衛職責上存在疏忽,翫忽職守,致使將軍陷入絕境。
正因如此,他們即便滿心狐疑,卻也不敢過多深究。
北宮伯玉的離世,猶如一把無情的利刃,將北涼叛軍內部長期潛藏的矛盾徹底暴露無遺。
在叛軍中,羌胡族士兵大多忠心耿耿地追隨李文侯;而漢族士兵,則大多對邊章、韓遂二人忠心不二。
原本北宮伯玉在世之時,憑藉著他的威望與智慧,一直在中間巧妙調和,使得兩方勢力雖有分歧,卻並未出現大的矛盾衝突。
然而,如今北宮伯玉已死,而李文侯從一開始就是反對派的人物。
他打心底裡並不認同北宮伯玉勸降策反邊章、韓遂之事,故而雙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邊章、韓遂可不是那些頭腦簡單、容易被忽悠的普通士兵。
他們深知那場大火背後絕不簡單,北宮伯玉的死絕非一場意外。
如今他們二人每日都如驚弓之鳥,人人自危。
為求自保,也不得不全力拉攏漢族士兵,積極籌備自衛事宜。
在李文侯營地的另一處營帳之內,此刻卻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帳內燈火輝煌,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幾名身姿婀娜的舞姬翩翩起舞,可謂是歌舞昇平,鶯鶯燕燕。
也不知李文侯從何處尋來了這幾名舞姬,此刻正在帳內大擺慶功宴。
只見李文侯滿臉通紅,已有幾分醉意,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