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良辰,亦是此刻《墨舞升騰》之時!
李文音身法飄忽,潛入幕後無人察覺之處,短暫變換間,黑衣武者的英姿被卸下,露出其內的灰袍中山裝。
就連腳踏的鞋子,都被悉心換成京城古布靴。
古老京腔如清泉叮咚,爽朗笑聲透亮,電子絲絃交響,輕釦古箏幽韻,濃濃的京味自然而然散發開來。
跨越時代感的氣息,全新的玄風呈現。
宛如斬斷了時空脈絡。
絲絃,華國傳統的代表性靈器,源自秦世,在唐朝繁盛壯大。
霓瀾洲的樂器三味線,便衍化自此。
北方大鼓說書、姑蘇論曲,都離不了絲絃韻味,而它更為冷門。李文音即便找尋這類絲絃音色,亦需一番苦功。
她在低吟間,一聲氣貫長虹的誦唸驟響:
“墨舞~~升騰~~~”
誦唸,是戲曲中特有的表現藝術。
與說唱有異曲同工,它以誦讀與歌謠間的音色,令言辭戲劇化,音樂化。
通常來說,誦唸常於戲曲中連線歌唱,陪襯比對,交織華彩。
從中帶著殺伐的古戰場到身不由己的江湖秘境。
這一瞬,貫穿了古今,引領著聽眾重回二十年前繁華的京都!
“鼓樓外院口,石座兒橫陳~
我日日~棲其上,舔嘗丹棘雪棒~”
東京城的鼓樓下,古建風韻猶存,門旁石獅,幅幅生動畫面瞬時浮現。
小孩兒騎行門畔木墩,吮吸紅果凍冰糕。
身處滬地,卻宛若置身在京都的老城垣間。
“祖輩曰閒暇無所為,
不如家坐,我教你~揮毫潑墨~”
李文音含笑,側身輕輕一揮手勢。
身披灰衫中山裝的老者和藹微笑,引領著小孫踏入書房案邊。
將小孫高置椅上,俯傾研池中的黑汁兒。
“迴廊藤蔓間,藏著兩枚瓠瓜,
赤木案頭,堆滿王羲之的墨寶副本。”
李文音步入舞臺側方,歌聲如絲如縷,溫暖一笑指向支架的對稱瓠瓜,緩步走近書案,拿起拓本來細覽。
擱下拓本,提綴狼毫的青花筆筒詳視,仿若當年京人尋找珍寶的敏銳。
動盪年間,寶物散落在民間各隅,安穩之後,無人知曉何人為寶主。
故,京都市民開啟了探尋古董的熱潮,撿漏也隨之成為了饒有趣味的雅事與文化底蘊。
“青花筆筒,康年間物件,
長者烹一壺龍井,提琴悠揚~”
一大一小的角色遙望對面舞臺,憨厚中年人端坐茶桌,龍井茶中熱氣蒸騰,笑臉盈盈撥響胡琴。
京人鍾愛的飲品,除卻毛尖普洱,就是清潤龍井矣!
“展~宣紙一片~於~案~
黃銅鎮尺,赫赫~耀眼~”
宣紙舒展,鎮尺壓制紙上。
此時此刻,夕陽垂暮,最後一束金光斜灑於舞臺。
“東廂門窗扉,斜照灑來~
墨研清香,嫋嫋繞屋簷~”
奇詭的,演唱會中,眾人嗅到一絲墨香。
讚歎這一美妙畫卷的觀眾,白紙黑墨彷彿觸手可及。
但在注目舞臺設計與新曲質量的評論家眼中,這堪稱驚豔。
就連舞臺佈局,夕陽的角度與時刻,都計算精準!
“握~狼毫一枝,在~手掌~
提按力度,恰如其份~
顏真卿書體,被風吹開一角,
懸腕一筆,繪小字,落款。”
李文音的歌聲溫情,配合祖父教小孫子書寫毛筆字的場景,親情洋溢。
文化的傳承猶如生靈躍動。
無論是歌詞末尾的京語尾音,還是旋律瀰漫的老京色彩,純真的樂趣,貼近生活的觸動心絃。
閉目之際,宛如身處四合院之內,老者、孫子,以及書畫墨寶。
宏大京城,微縮景象,展現深厚京城文華底蘊!
“外夷看漢字皆方塊而已
大紅喜字,象徵娶妻佳日~”
靈動的rap節奏內,蘊含華國漢字的文化底蘊。
音符起伏猶如流動的字帖,每一撇一捺均蘊涵國民的才智。
不知何時,李文音握紙扇似講學者般,在爺孫二人面前輕挑指點。
“銀錠橋池畔,雙蜻蜓翩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