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晨陽與方士恆的比試,是一場內力與劍法的全面較量。
隨著比試的進行,魏晨陽開始全力催動華山派的絕頂內功——紫霞神功。他的臉上紫氣隱現,氣勢更盛,這不僅增加了他的威勢,也使得他的劍法更加凌厲。
方士恆雖然內力深厚,但與魏晨陽相比仍有差距。每當兩人的長劍相碰,方士恆都能感覺到從對方劍上傳來的沛然無比的內力,這股力量震得他手臂發麻,甚至有些握劍不穩。
為了應對魏晨陽的強勁內力,方士恆改變了戰術,採取遊斗的方式,儘量減少與魏晨陽長劍的直接接觸。他施展出衡山派的絕頂輕功——猿公筋斗雲身法,身形靈活如同猿猴,忽東忽西,動作靈巧無比,試圖以速度和靈活性來彌補內力上的不足。
然而,魏晨陽的養吾劍法以靜制動,穩如泰山,無論方士恆的攻勢如何變化,他總能以穩重的劍勢一一化解。魏晨陽的劍法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厚的內力和精妙的劍意,使得他在比試中逐漸佔據了上風。
辛風在場下目睹了這一切,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對兩位掌門人高超武藝的敬佩。他注意到,魏晨陽的紫霞神功與養吾劍法的結合,形成了一種幾乎無法匹敵的攻勢,而方士恆雖然劍法輕靈,但在內力上的劣勢逐漸顯現。
方士恆在與魏晨陽的激烈交鋒中,逐漸感覺到自己的劍法變得滯澀,他心中明白,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敗北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方士恆決定改變戰術,他的劍勢突然一變,轉而使出了衡山派的絕學——紫蓋劍法。
紫蓋劍法的精要在於誘敵深入,透過故意露出敗相,營造出一種似乎即將敗退逃走的假象,誘使對手放鬆警惕,然後突然發起攻擊,這種出其不意的戰術往往能夠取得奇效,威力巨大且成功率極高。
辛風在場下觀察到方士恆劍法的變化,注意到他的破綻似乎增多,但這些破綻之中卻隱藏著凌厲的殺意。辛風不禁開始細細思量,他知道方士恆此舉必定有所圖謀,因此他更加專注地觀察兩人的對決,試圖從中看出端倪。
魏晨陽作為華山派的掌門,經驗豐富,他的養吾劍法已經接近返璞歸真的境地,對於方士恆劍法變化中露出的破綻,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保持了冷靜和自制。魏晨陽繼續以穩紮穩打的戰術,利用自己深厚的內力壓制對方,不給方士恆可乘之機。
場上的局勢變得更加微妙,方士恆的紫蓋劍法雖然精妙,但魏晨陽的養吾劍法同樣高深,兩人的對決已經從單純的劍法較量,轉變為了一場智力和耐心的比拼。
隨著比試的持續,魏晨陽展現出了華山派紫霞神功的深厚底蘊,他的內力不僅沒有枯竭的跡象,反而似乎越來越強盛,臉上的紫氣縱橫,顯示出其內功的精妙和雄渾。
方士恆雖然竭盡全力,兩次運用衡山派的紫蓋劍法,試圖以誘敵深入的策略取勝。然而,魏晨陽並沒有被方士恆的假動作所迷惑,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和戰術,以紫霞神功的內力為基礎,穩健地應對著方士恆的每一次攻擊。
隨著時間的推移,方士恆開始感受到內力的不繼,他的長劍上的威力逐漸減弱。魏晨陽抓住了這個機會,他的養吾劍法在這一刻發揮出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招“吾心求索”精準地擊中了方士恆長劍的劍脊處,這是劍身的弱點之一,方士恆的長劍無法承受住魏晨陽劍上的強大內力,應聲而斷,斷為兩截。
方士恆看著手中的斷劍,知道自己已經敗北,他的表情雖然有些失落,但很快便恢復了平靜。他向魏晨陽施了一禮,表示認輸。
場下的觀眾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和喝彩聲,他們對於能親眼目睹當世頂尖劍法高手的對決感到無比興奮。這場比試不僅展現了劍法的高超,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許多武林人士都從中獲得了靈感和啟示。
辛風在場下靜靜觀察,他的心思細膩,對於各派掌門的劍術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透過觀摩這些高手的對決,辛風對獨孤九劍的理解逐漸加深,他開始意識到,劍法的精妙不僅僅在於招式,更在於劍意和內力的結合。
辛風也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知。他明白,雖然自己天資聰穎,得到了快劍術和獨孤九劍的絕頂心法,但習劍的時間畢竟有限,與這些浸淫劍法數十載的劍派掌門相比,自己在經驗和內力上還有所欠缺。
辛風心中清楚,若自己對上其他掌門,或許還有取勝的機會,但面對魏晨陽這樣內力深厚、劍法穩健的高手,自己勝算不大。他認識到,天下絕頂的劍法,若沒有相應的絕頂內力加持,雖然能應付一般高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