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風拜入華山派一段時間,逐漸瞭解到了華山派的內部情況。
華山派收徒標準極為嚴格,收徒標準很高,不但要求有較高悟性和武學資質,而且要求年紀幼小和家世清白,最好有正派武林人士推薦,還得遇到華山派十年一次的開山門收徒時間窗,普通人除非有特殊的機緣,否則很難成為華山派的一員。
派中現有幾位太上長老,他們是掌門魏晨陽的師輩,多數時間或是遊歷江湖,或是隱居於華山之中,不問世事。除非門派面臨重大危機,否則他們通常不會介入日常俗務。
魏晨陽的師兄弟們,作為門中的長老,肩負著傳承和教導弟子的重任,其中丹陽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門下正式弟子有數十人,有的在學藝有成之後,得到華山掌門許可,選擇出師遊歷江湖,如辛平,但大多數仍留在門中繼續修行。
華山派本代弟子眾多,也是因掌門魏晨陽執掌華山派之後,深感華山弟子數量較少,不利於以後爭雄江湖,因此力主大開山門,廣收弟子所致,門中個別師兄弟也頗有微詞。
為了確保華山武學的傳承並保持對門派的忠誠,華山派規定收徒必須由門派統一進行,未經掌門許可,任何長老或弟子不得私自收徒。弟子之間的排名是按照入門的先後順序,而非武功的高低。
在眾多弟子中,大師兄史大同以其卓越的武學資質和深厚的內功修為而著稱。他自幼便被華山派收錄,練就了一身超凡的華山乘雲劍法,在武林中頗有名氣。史大同不僅武藝高強,對眾弟子也是頗為呵護,在眾弟子中人氣很高,被視為未來掌門的有力人選。
而辛風之前曾接觸過的楚飛揚和冷凝霜,在門中的地位和武功修為僅屬於中等水平。
史大同因有事外出,回到華山派後,他聽聞了辛風的種種事蹟。
辛風的名字與“天賦極高”、“內力深厚”、“學武成痴”以及“深受丹陽子看重”等詞彙緊密相連,讓他聽了一耳朵。
史大同站在華山派的練劍場上,目光如刀,緊緊鎖定著辛風的身影。他的眼神中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陰沉。
作為華山派中的佼佼者,史大同一直被視為下一代掌門的熱門人選,然而辛風的出現,卻如同一顆新星突然升起,讓他感到了一絲威脅。
特別是當史大同聽說辛風與丹陽子關係密切時,他的心中不禁感到一絲不快。丹陽子是門中有數的高手,一直特立獨行,對眾弟子不假辭色,他對辛風的看重意味著辛風確實有過人之處。
但丹陽子並未對史大同表現出特別的賞識,這讓史大同感到有些失落。
楚飛揚走到史大同的身邊,楚飛揚曾兩次在辛風手中吃了虧,這讓他的自尊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他的心中充滿了不滿和嫉妒。
“史師兄,這個辛風,真是讓人看不透。”楚飛揚沉聲說道,話語中帶著一絲不甘。
史大同冷哼一聲,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意:“不過是個新來的弟子,能掀起多大的風浪?楚師弟,你太多慮了。”
然而,史大同的心中卻是另一番想法。他知道辛風的天賦和內力都非常人所能比擬,而且丹陽子對辛風的看重,更是讓他感到了深深的威脅。史大同的心中充滿了嫉賢妒能的情緒,他不願意看到任何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楚飛揚在同門中散佈著對辛風的不滿和質疑,比如來歷不明,盛氣凌人等等,試圖在派中營造一種對辛風不利的氛圍。他的言論中充滿了對辛風來歷的猜疑,以及對辛風性格的詆譭。冷凝霜一向冷傲,雖知曉楚飛揚所說並非實情,有些不屑楚飛揚所為,卻也懶得為別人浪費唇舌。
史大同並未阻止楚飛揚的行為。在他心中,楚飛揚的所作所為,正好可以為他探路,測試辛風的真正實力。史大同的內心深處,隱藏著一種嫉賢妒能的陰暗面,他不願意看到任何人超越自己,尤其是在他作為下一代掌門排位第一的接任人選情況下。
辛風對此卻渾然不覺,他依舊專注於自己的武學修煉,對外界的是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史大同和楚飛揚的心思,辛風並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在意。他只知道,自己來到華山派,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武學境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武俠夢。他每天勤奮練習,不斷挑戰自我,每一次出劍,都力求達到完美。
丹陽子或有所覺,卻並未干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門派中的爭鬥和猜忌,從未停止過,有時是成長的必要之路。真正的強者,能夠在風雨中站穩腳跟,而不是依賴長輩的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