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兩夫妻一起下山,劉協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只是讓諸葛亮單獨下山,兩夫妻長久分隔兩地,這未免也太沒人情味了。
諸葛亮把童兒叫到近前,叮囑道:“你在這裡好好看家,等到天下平定,我和夫人就回來!”
看著諸葛亮依依不捨的對童兒叮囑,這讓劉協很受感動。
劉備死後,都說諸葛亮大權獨攬,但他實際上並不貪戀權力,他其實早在離開隆中的時候,就已經安排好了。
等到平定天下,就回來,躬耕隆中,像閒雲野鶴一樣的享受時光。
所以諸葛亮不是權臣,他只是想盡自己最大努力匡扶漢室,早日平定天下。
只可惜,諸葛亮自從跟著劉備離開隆中的那一天開始,就彷彿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一生兢兢業業,為了興復漢室,累的多次吐血,最後連自己的命都搭上了,結果,匡扶漢室的理想,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始終遙不可及!
“先生,你可一定要早些回來啊!”
童兒兩眼含淚,緊緊的拉著諸葛亮的手,不捨得鬆手。
劉協笑著走了過來,在童兒身上拍了一下,寬慰道:“放心吧,朕向你保證,你家先生很快就會回來的,不會等太久的!”
劉協心裡也有些不捨,他倒不是對隆中不捨,而是,像諸葛亮這樣的人材,他想一直留在身邊。
但是一旦天下平定,也就意味著,諸葛亮就會離開自己。
有了皇帝的保證,童兒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用力點頭,“那我等著,先生儘管放心的下山吧,家裡的一切,我都會用心照看的。”
隆中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諸葛亮被皇帝請下山,很快這個訊息就在隆中傳開了。
水鏡先生正在和幾位好友閒聊,聽到這件事,也不禁捋著花白的鬍鬚感嘆道:“真是可喜可賀啊,孔明既得明主,又逢其時啊!看來這個動盪的亂世,很快就要結束了!”
司馬徽今日非常高興,雖是古稀之年,卻當即端起了一大碗酒,像年輕人一樣,大口大口的把酒灌進了嘴裡。
到了襄陽後,劉協把諸葛亮介紹給了眾人,他並沒有直接給諸葛亮任命官職,只是讓他暫時留在身邊,做了個隨軍謀士。
諸葛亮也明白,皇帝身邊人才濟濟,能人輩出,自己剛剛下山,寸功未立,就冒然破格任用,必然會難以服眾。
這是皇帝,不是劉備!
劉備身邊並沒有出類拔萃的謀士,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去請諸葛亮,可以對諸葛亮破格重用,但是皇帝不行。
劉協身邊現在並不缺謀士,沮授、賈詡、荀彧、荀攸、陳宮…就連陸遜、司馬懿這些年輕人也都迅速的成長了起來。
如果劉協不管不顧,直接就把諸葛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不僅會有非議,也會讓一些追隨劉協時間久的人寒心。
做人做事,要講究公平。
劉協相信諸葛亮也不會計較這些,一個剛出山就想好要歸隱的人,怎麼可能在乎眼前的權勢和地位呢?
諸葛亮的住處剛剛安頓好,他就找到皇帝,提出建議,“陛下,我覺得您應該前往烏林前線,去的越早越好,一來可以更好的關注戰局,另外也能給將士們鼓舞士氣,對孫權加以震懾。”
劉協點了點頭,“朕正有此意,哪怕不能參戰,待在烏林,至少也能儘快儘早的瞭解戰局的變化。”
趙雲有些擔心,勸道:“陛下,曹操正不斷召集人馬,往烏林增兵,我們現在只有兩萬人進入荊州,陛下不可冒然前往,要不要再抽調一些人馬過來呢?”
諸葛亮搖了搖頭,笑道:“子龍將軍,兩萬人足夠了,我抽時間也觀察了一下,這兩萬人都是精兵猛將,陛下不會有事的。再說了,曹操現在也是被名聲所累,縱有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會冒然對陛下出手的。”
如果皇帝身邊兵力很少,或許曹操會試一試,但要對付兩萬精兵猛將,沒個四五萬人,曹操根本就沒有機會。
而冒然調集幾萬大軍對付皇帝,一旦傳開,曹操的名聲也算是徹底臭了。
所以諸葛亮很有信心,這種事情,曹操絕對不會幹的!
劉協又把沮授陳宮等人找來,把想法說了一遍,沮授也贊成去烏林,“陛下去了前線,不僅能給將士們鼓舞士氣,不出所料,江東那邊必然會人心不安,恐怕不少人會萌生懼意,提前向朝廷寫信請降。”
劉協想讓曹操戰敗的事情,暫時還沒有告訴大家,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