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周顯攤開白紙,對站在一旁的鄭如意說道:“鄭兄想要寫些什麼?”因為鄭如意說要拿他的字回去臨摹,對這點小要求,他當然不會拒絕。
“待我想想。”鄭如意認真思索起來,一身女裝的她,實在過於耀眼了些,以至於周顯都儘量避免不去看她。
“聽周兄說,賢弟寫過不少詩詞文章,不如就挑一篇最好的寫吧。”鄭如意目光裡有些閃爍。
“最好的?”周顯卻為難了,要說周應看過的,從《憫農》到《百家姓》,再到《鵲橋仙》和《千字文》,還有《陋室銘》,幾乎只要是他寫出來的,就沒有一篇落下,但要說其中最好的,他自己都沒法判斷。
“賢弟是因為作過的詩文太多,所以也不確定最好的是哪一篇嗎?”鄭如意見他為難,似乎猜到了他的為難之處,“不若這樣,賢弟就把所作的詩文,全部默寫下來,由我來評判如何?”
“這個……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周顯同意下來,想著自己寫過的也不多,總共就那麼幾篇。
在鄭如意的注視下,他開始下筆。
第一篇是《憫農》,字數最短,也最容易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詩?”鄭如意讀過後,細細品味,覺得很不錯,但她從小錦衣玉食,從來沒有下過地幹活,也不像周應那樣因為父親是知縣的關係,關心過農人艱苦,所以最多是覺得不錯,並不如何觸動。
周顯開始寫第二篇,是《百家姓》:“吳錢孫李,周趙鄭王……”
“咦?”旁邊看著他寫的鄭如意有些驚訝,這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篇文章,很快,隨著字數增多,她忽然明白過來,這些字全都是姓氏,雖然沒有實際意義,但諸多姓氏組合在一起,連貫通順,讀來朗朗上口,一點也不晦澀。
“果然不愧為百家姓,賢弟奇思妙想,令人欽佩。”鄭如意毫不吝嗇自己的誇讚,雖然她更喜歡詩詞歌賦,但《百家姓》的奇趣,也讓她由衷地佩服。
周顯寫的第三篇是《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千字文?”鄭如意立即就被吸引了,與《百家姓》不同,《千字文》的四字組合是有其意義的,而且一看就懂,最重要的是,全文沒有一個字重複,這比《百家姓》還要難得。
“賢弟,這《千字文》若是拿來蒙學,定能事半功倍。”讀過一遍後,鄭如意馬上覺察到《千字文》最大的作用。
“嗯,這本就是蒙學文。”周顯回答了一句,繼續寫,這次換成了《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如果說《千字文》讓鄭如意產生了興趣,那麼《陋室銘》無疑要更上一層樓,等周顯寫完後,她就立即拿了起來,一連讀了幾遍,越讀越喜愛。
“還有《十里平湖》和《雁丘詞》,鄭兄是知道的,就不必寫了吧。”周顯有些後悔答應鄭如意了,原以為沒多少,可寫完這些,都有一兩千字了,手腕已經開始發酸了。
“賢弟,索性就一次寫給我吧。”鄭如意卻沒有放棄,說起來,《十里平湖》和《雁丘詞》是她最喜歡的,怎麼能不寫呢。
周顯只有忍著酸澀寫給她了,幸好《鵲橋仙》他不打算寫,不僅是因為要配合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更重要的一點,這首詞已經給了周應。
當初他說要拿來當肥皂的包裝立即引來周應的強烈反彈,說是送給她的東西,怎麼能再傳出去,顯然當成了她的私有物。
全部寫完後,鄭如意等字跡乾透,馬上一張一張地收拾起來,並小心地卷好,臉上笑靨如花:“賢弟,多謝了。”
這可是意外之喜,她也沒想到,只是一句試探的話,居然就得到了這麼多。
“那麼我就告辭了……賢弟請留步,不必送了。”鄭如意現在只想儘快離開,好回去欣賞這些由瘦金體字寫就的詩文,不料剛出門口,就遇到了歸來的周應。
“鄭如意?”看到鄭如意一身女裝,還是從周顯房間裡出來的,周應的臉色立時就變了。
“周兄,你回來了。”鄭如意也是臉色微變,不自覺地緊了緊手中的紙卷,“我還有事,就不與周兄說了,告辭。”說完話,就匆匆走掉了。
周應看著她離開的背影,有心去追,但鄭如意走得太快,唯有跺了跺腳,臉色鐵青地走進房間裡。
“周兄回來了?”周顯已經聽到了外面的聲音,迎了出來。
周應臉色不善,看了看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