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了打響江東軍的名頭,已經派人宣揚,親自統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往淮南之地出發,打算一舉奪取淮南之地。
不管他江東是否能夠湊出十萬軍隊,
總之十萬大軍這個名頭,就足以嚇得淮南守軍瑟瑟發抖,不戰自潰。
倘若能輕鬆地奪取淮南之地,便是他孫權願意看到的結果
劉表在同時接到曹操、袁紹送來的聯盟書信,以及陶商派人送來的聖旨,也陷入了猶豫當中。
在蔡瑁、蒯琪等的勸說下,以蔡瑁為大將,文聘為副將,率領著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北上。
荊州軍北上之後,並沒有急於攻打汝南之地。
也沒有聽從大漢天子傳下的命令,進攻南陽,奪回原本屬於劉表的地盤。
蔡瑁將五萬荊州軍,駐紮在汝南與南陽之間的杞縣,對汝南以及南陽兩地虎視眈眈。
劉表的意圖非常的明顯,就是想坐山觀虎鬥,靜看中原大戰的成敗。
倘若陶商能夠擋住曹操,袁紹的進攻,甚至打敗曹操。
劉表的荊州軍就會趁虛而入,攻打南陽,奪回原本屬於劉表的地盤,
倘若曹操與袁紹的聯軍,打的陶商潰不成軍,
劉表則是趁機攻打陶商後方,一舉奪取汝南之地,甚至進軍豫州之地。
劉表的舉棋不定,甚至對南陽虎視眈眈,也讓曹操大驚失色。
要知道,曹操已經失去了穎川,甚至失去了整個豫州之地。
手中緊握著兗州以及關中地帶,還有一塊便是最為富庶的南陽。
倘若在失去南陽,對於曹操而言,簡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哪怕想要聯合劉表,曹操也不可能讓出南陽。
為了防止陶商趁機偷襲南陽,也為了防止劉表大軍進攻南陽。
曹操不得不分兵,駐守南陽。
如此一來,也導致原本精力不足的曹操,更是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