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張太太的家人以外,陳翠是最希望她平安的人,因為如今她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和經濟來源。
如果張太太有了什麼意外,那罐頭生意勢必很難再維持下去,辣椒的後續經營也會打了水漂,再想找一個像張太太這樣有良心又有眼光的合夥人談何容易!
所以,陳翠希望她能健康的生下孩子,跟縣令老爺一直感情穩定,保持她的身份地位,這樣才對自己最有利。
別怪她勢力庸俗,這世道本就如此!
其實,最根本的辦法還是要讓自家人取得功名,這樣才更穩妥。
可惜幾個孩子讀書太晚了,雖然有些天分,可是畢竟唸書的時間短,想要考取功名,還有的熬。
從四月上旬開始,罐頭作坊就又開始運作起來了,今年不止要擴大生產,而且還要在張太太的孃家蜀中那裡另外設一個作坊,主要是生產荔枝罐頭,當然,其他的果子也一併做。
張掌櫃新買了一批人手,同樣是比較實惠能吃苦耐勞的,都交給了陳翠培訓。
陳翠也不親自上手教了,而是讓老人中比較熟練的充當先生,她只在旁監督。
這流程本就不是很複雜,又有果子拿給她們不斷的練手實踐,很快就培養出了一批熟練工。
一部分人被帶去了蜀中,在新的作坊裡做事,一部分被安置進了陰平縣的作坊裡,被老人帶著幹活。
就在這樣的忙碌中,迎來了麥收時節。
縣城的學堂並沒有“農忙假”這一說,學生們照常上學,陳翠就帶著麥氏母女和歲歲來到了莊子上,監督麥收。
地裡的麥穗都變得黃澄澄的,紛紛垂下了頭,在烈日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
雖然莊子上有十幾個勞力,可陳翠為了節省時間,提升效率,還是請了五個短工,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把麥子都割下來運到場裡。
她給莊子上買了兩頭牛,此時就派上了用場,拉運麥的車,拉石磙碾麥,大大節省了人力。
麥子交完賦稅,收進糧倉,他們將已經育苗兩個月的辣椒移栽到地裡,一共種了二十畝,剩下的地就跟往年一樣種黃豆。
陳翠家在劉家坪的那五畝地不用她操心,劉有才家早就說會幫著她收了,甚至他們還幫著交了賦稅,剩下的收成就放在那裡,等著陳翠空的時候再去拉。
劉有才如此,無非是感謝陳翠在玉蜀黍的事上提攜了他,在欽差面前讓他露了臉,這可是能光耀子孫的事,怎麼感謝都不為過。
此時,陳家溝,陳山根家終於完成了麥收,交完賦稅,種上豆子,就開始了正式的分家。
坐在堂屋裡參與分家的,只有陳家老兩口和三個兒子,加上兒媳,孫輩的都不在跟前。
其實,各家的房子早就已經蓋好了,連老宅也翻蓋了,一共三院磚房,在村裡是獨一份的。
三個兒子,房子一家一院,沒什麼好說的,銀子每家五十兩,算是以後的生活之資。
糧食老二老三一家拿走八百斤,咋滴也夠吃了,家裡剩下的還有一千多斤,算是老大和他們老兩口的口糧。
至於往後的日子咋過,就看他們自己了。
“我手裡是還有點錢,可那是有大用的,等我該閉眼的時候再拿出來分,現在能分給你們的,就是這些,別不知足,你們已經比旁人家不知道強出去多少倍了!”
村子裡分家,條件好點的每個兒子能分個十兩八兩的,有的甚至連這個數都沒有。
如今爹孃已經把房子給他們蓋好了,一家還有五十兩銀子,算是頂好的條件了。
其實,早在開始蓋房子的時候,他們就對分家有了預料,知道這是遲早的事。
老人跟著長子過,是約定俗成的規矩,除非長子太過不成器或者不孝,否則沒有別的選擇。
老二和老三對此都沒意見,至於老人手裡要留些錢,他們也沒什麼說的,就像爹說的,他們已經比旁人強多了,得知足!
與分多少錢相比,他們更關心的反而是另一件事。
“爹,那今年燒木炭的事要怎麼弄?”陳大河存不住氣,先問出了口。
其實,這也是老大和老二所關心的,他們也目光炯炯的看著陳山根。
“到時候每家出人幹活,由我跟你娘分配,賣的錢就還先放在我這,最後除去要分給翠的那三成,剩下的分成四份,我跟你娘算一份,你們三家一家一份,你們看怎麼樣?”
陳山根對於此早有計較,因此不疾不徐的說出了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