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安想得明白,如今老三老四都已經離開村子,村子裡就他在,不管他願不願意慣張巧娘,只要張巧娘有事他就必須第一個前去幫忙,他根本別想逃避。
他就算想要不管,村裡的人也會逼著他管,除非他不要族裡的分紅,只要想要錢,就必須管老人,既然這樣,還不如他自己主動開口,還能做個好人,再說趙元博給張巧娘養老錢越發的多,趙元輝那邊也會給一點,所以說養張巧娘只賺不虧,這樣的好事他為什麼不做?
跟兩個弟弟比起來,他家是最困難的,他有兩個孩子,別的不說,總得給自己幾個孩子攏點錢財,這擺在面前的錢為什麼不要。
至於虐待張巧娘,他是不敢的,族裡人看著,趙元博也不會允許。
趙元安不喜歡張巧娘,到現在他還是不喜歡張巧娘,但他知道,有些時候該服軟還是要服軟,再說了,給張巧娘養老,難受的未必就是他。
張巧娘當初做夢都想要跟趙元博,然而趙元博不願意,退而求其次的趙元輝也不願意養她,然後張巧娘落到他的手裡,這算不算是張巧孃的報應?
張巧娘是不願意跟趙元安的,雖然說這兩年趙元安的脾氣好了很多,也不會陰森森的看人,可她還是不願意,可她如今一把年紀了,身邊沒個兒子她也不放心,下人照顧哪有自己的兒子來的孝順。
再說奴大欺主的也不是沒有,特別是張巧娘這種身邊連個至親都沒有的那種,老姑奶奶已經不照顧張巧娘了,村子裡面賺錢的機會那麼多,老姑奶奶是有眼界的,很早之前就跳出去做生意了,還把她女兒女婿一起帶上了,也就過年的時候老姑奶奶才會回來,現在照顧張巧孃的是趙元博買的下人。
張巧娘就算不甘心不願意最後還是跟趙元安一起生活了,她如今也算一把年紀了,一個人跟著丫鬟她自己也不安心的,畢竟小丫鬟做做家務還可以,擔不起事,真有時還得靠自己的兒子。
趙書敏這幾年一直以來都在廟裡面,沒有回來過,張巧娘後面倒是知道她所在的寺廟,也去那邊找過她,想要叫她回家,趙書敏沒有答應,她如今算是真的方外之人,不管趙家有什麼事,她都沒有回來過。
那麼多年下來,趙端硯的事早已過去,也沒有人尋過這些人的下落,趙書敏想回村子生活其實可以的,不過趙書敏大概是真的不想連累家裡,也怕那些各種各樣的麻煩,這不她拒絕了。
趙書敏最早的時候應該是被迫出家,現在估計是真的喜歡上這種簡單又寧靜的生活。寺廟裡面雖然清苦,但也算清淨,趙書敏表示她是真的喜歡現在的日子,趙元博也就沒有多管。
宋如意如今主要管理家裡的莊園,她自己也在縣城開了三家小鋪子,雖然說趙元博賺的錢足夠家裡用了,可宋如意閒暇的時候還是給自己弄了點私產,她的鋪子都在本地,方便管理,遠的宋如意就沒有參與,她其餘的時間主要還是放在子女的教育上。
趙元博也會管孩子,但他只會管孩子的道德品質這些,對於孩子讀書學習方便,這一點他是比較欠缺的,所以這一點都交給宋如意去規劃,包括孩子想要學什麼,都是宋如意去安排。
宋如意私底下是想讓孩子走科舉這條路的,但宋如意也沒有強迫孩子,不過宋如意表示不管考不考科舉,書必須讀,就算以後想要做生意,也得識字會算賬,按照宋如意的想法,就算不當官,最好也要考一個秀才出來。
秀才雖然說當不了官,可秀才已經算是最低的階級層次了,可以免一定的稅,可以免除勞役,特別是勞役,這個是根本不跟你講道理的,修路修城牆修河道溝渠這些基本每年都要來幾次,還有一些特別的勞役,就是那種忽然來的,比如給皇族成員修陵寢,包括一些特殊情況的徵人,七七八八的,而且這些活基本都是免費的,有些還會給你提供伙食,有些連吃的都還得自帶,光想想就很是崩潰,有些可以用錢來替,可有些是必須強制要人去,如是家裡有個秀才,則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這幾年來,只要可以花錢的勞役,趙元博都直接選擇花錢,當然實在花不了錢的,趙元博就直接讓家裡的下人替代自己去,給下人一筆錢就是,上頭的再打點一下,基本上只要湊夠人數,那些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見秀才的重要性,階層在這一刻體現得明明白白,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宋如意才堅決不做商戶,錢太多護不住還是白搭,到時候那些人沒錢了,隨便找個藉口,就能來個抄家滅族,沒有辦法毀滅到階級,那就只能自己成為階層上的一員。
趙永鋮如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