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時,第二道光柱如同約定一般,再次降臨。
天空再次晃動起來,彷彿要裂開一般。
北涼大軍鐵甲數萬,氣勢洶洶地殺來,但他們依然被這位書生擋住了去路。
北涼大將果斷地下令,所有陣前的床子弩終於展開了一輪齊射。
空中響起了風雷般的巨響。
然而,軒轅敬城對這一切完全視而不見。
第二枚黑子從棋盒中跳出,穩穩地落在棋盤之上。
當黑子落定生根後,它便靜靜地懸停不動,宛如一座山。
緊接著,長槍、甲冑、戰馬和戰鼓紛紛化為齏粉。
那些威勢雄壯如劍仙飛劍的近百根巨大箭矢在空中砰然碎裂,化作無數碎片。
軒轅敬城拈起第二枚白子,在落子之前,溫柔地說道:“我恨自己躋身儒聖太遲,北涼必覆。”
他併攏雙指,重重地落下,最終落在棋盤上。
隨著一聲鏗鏘作響,棋盤上發出了清脆的聲音。
浩大的天空出現第四次震動。這次的震動最為劇烈,彷彿整個天地都要被撕裂開來。許多北涼騎卒的胯下戰馬,竟然無法承受這股力量,四腿齊齊折斷,當場跪在地上。
然而,北涼軍中並不缺乏高手。終於,有數人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紛紛出手。有的人駕馭飛劍,如流星般直奔軒轅敬城;有的人則選擇直接躍身撲殺,試圖將軒轅敬城一舉擊殺;還有的人能夠騰雲駕霧,以驚人的速度長掠而來。
與此同時,一雙黑子白子再次出現在棋盤上。當第四顆白子從棋盒中輕盈地跳出,緩緩落下時,那些出城的高手們距離軒轅敬城已不足三十步之遙。
軒轅敬城拈起棋子,這一次不再是高高落下,而是輕輕一彈,棋子迅速橫移,宛如一道閃電劃過棋盤。接著,他又用手輕輕一抹,那顆棋子便穩穩地落在棋盤上。
突然間,一股浩然之氣如洶湧澎湃的洪流一般,從棋盤上湧起,向著北涼衝來的高手們席捲而去。
那數名護衛北涼的武道宗師全部如遭撞擊,迅猛倒飛出去,直接砸入北涼的軍陣之中,連一聲慘叫也發不出來。
看著這些高手倒地。
軒轅敬城抬頭看向北涼天空上那道蜿蜒盤旋的白蟒氣運,不由得自言自語地道:“儒聖截斷你氣運。”
軒轅敬城可是儒聖,對於三教聖人這檔子事,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他說話常常讓人感到驚訝,甚至可以說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比如說,當談到世人常說的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時,軒轅敬城的看法與眾不同。
他認為這句話雖然不錯,可以勸誡世人棄惡從善,但同時也會害不少人。
畢竟,成佛這件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透過漸進式的苦修來實現。
這就像是那句名言:“文章天成妙手偶得”,說出這話的文豪自然是有其深刻的道理,但對於很多其他人而言,卻是毫無道理可言。。
軒轅敬城認為,許多開創先河的人,特別是近千年來從遊士轉變為豪閥的那些讀書人,都無一例外地追求張家聖人所倡導的“三不朽。
立德。
立功。
立言。
然而,軒轅敬城卻持有不同觀點,這並不是因為他對聖人的教誨有所異議,而是對後世之人走上錯誤道路感到惋惜。
他舉了一個例子,即“埋兒奉母”,這種行為無疑符合“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因此得到了無數人的推崇。
但軒轅敬城斷言,這個人必然難以獲得好的結果。如果真有來生,如果真有冥冥中的天意,那麼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必定會受到天譴,無法超脫。
天生萬物以養人,按照常理,應該是一報還一報,人應當反哺天地。
道教聖人早就留下了三千言來告誡後世,其中提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天道公正無私,而不是像某些人誤解的那樣簡單地理解為“不仁不義”。
軒轅敬城非常認同“天地不仁”這四個字所表達的含義。然而,與此同時,他堅信作為讀書人,應該明知天命難違,但卻要不畏艱難險阻、逆流而上。
讀書人的使命便是為天地間制定規則,以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
因此,儒家以仁、義、禮、智、信五個字為基石,構建起了一個龐大而嚴密的思想體系,並由此衍生出了那句令人心潮澎湃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