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橡膠手套之類的東西分發給黃巧和高萍萍之後,高芸又琢磨了會臨時食堂裡可以添置的東西,便直奔後勤辦公室找張主任去了。
過程吧,相當順利。
或者說昨天張主任就已經定好了建築隊的具體伙食標準,物資則是直接給高芸準備了一個月的條子,她可以每天拿著條子去食堂倉庫那領取相應食材。
如果是昨天下午,或者說傍晚再去一趟食堂的話,說不定昨天就給她了。
不過看完條子上的伙食標準,又計算了一下具體人數之後,高芸還是忍不住問道:“這個標準是不是有點低了?
我咋感覺還不如食堂的伙食。”
“當然不如食堂的伙食了,剩下的得你來貼嘛,建築工的工資不包括一日三餐的伙食費,這點你是知道的。要是讓他們自帶三餐幹活,工資最起碼得上漲五成以上,上漲的工資他們也不一定捨得用來買東西吃,到時候吃不飽,幹活也不利索,所以我們都是包食宿的。
即便是鄉村大隊自己家建房子,請親戚鄰居們幫忙,那也得給人家準備一日三餐,不出錢,好歹供應三餐伙食。
或者說起碼得供個好點的中飯!
不能讓人家自帶糧食去幹活。
古代徭役這麼幹都長久不了。”
張懷陽回的相當理所當然,這點他先前忘了跟高芸說,不過他原以為高芸應該清楚,既然現在問,那就點明唄。
而聽到這,高芸其實也就明白了。
確實是她的不是。
她也的確應該承擔點伙食費。
準確來講,請那些建築工幹活需要付出的有三部分,一是工錢,二是三餐伙食費,三是住的地方。工錢建築師先前已經替高芸算過了,她家那房子十幾個人一起幹活,七天左右就能搞定,加上裝修並沒什麼雕龍畫鳳的東西,三天也能搞定,所以給她算的是十天工錢。
這點賬算的很清楚,高芸自己付。
住的地方廠裡沒跟她算,目前應該都算歸廠裡管,專門挪了兩個大點的員工宿舍給十幾個工人暫住,住相當擠。
但如果伙食也依舊都由廠裡承擔。
這賬就不好弄了。
住的地方不用花錢,隨便挪兩個房間給他們住就行了,這點無所謂,多出的一些水電費,隨便一抹也就抹平了。
但伙食不行,特別是糧食。
都是有數的。
一個建築隊十幾個人多出的整十天工期,期間需要消耗掉的餐補,廠裡面肯定是不願意承擔的。現在廠裡面把二十天的伙食標準勻成三十天,降低伙食當中的葷腥含量,但有增加雜糧粗糧以及正常米麵的份量,基本能保證七八成飽,已經算是優待高芸,幫助高芸了。
估計張主任也出了不少力氣周旋。
如果為了圖省事,廠裡面完全可以按原標準只給二十天的伙食,剩下十天讓高芸自己解決,而十幾個成年男人十天能吃掉的糧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按國家標準這種重體力勞動,平均下來每天都得有一點五斤糧食的供應。
這點糧食供應要是不摻點油水,或者多摻點蔬菜之類的,最多五成飽,所以廠裡原本給建築工定的標準就是每天一點五斤的糧食,以及大量的蘿蔔和白菜之類,外帶些許葷腥,增加點油水。
有二十天是這個標準的話。
高芸那十天肯定不能比這標準低。
這麼一來,光糧食高芸就得準備兩百多斤,雖然張懷陽覺得,以高芸的人脈而言弄到這些糧食應該不難,但他印象中高芸的人脈大多都是外地朋友,本地好像他就是最大的人脈了。外地朋友這個時候無疑會有點鞭長莫及,而且糧食交易以及郵寄,也是相當敏感的事。
比肉食和其他食物都要敏感的多。
弄起來肯定沒那麼容易。
再加上高芸畢竟是他的手下。
同時他還有些擔心,高芸別回頭再求到他這邊來,到時他是幫還是不幫?
所以便索性從中周旋,現在就是糧食供應基本都由廠裡面承擔了,相應減少了葷腥和食用油的供應量,但這點其實不多,比起糧食,至少少了近十倍。
也就是說,高芸只要每天準備一斤肉或油,差不多就比上原來的標準了。
至於肉和油,張懷陽是真不擔心高芸會拿不出來,因為就高芸平常弄酸菜魚、水煮魚和辣子雞之類菜餚時放油的數量,咋看都不像是缺油水的,弄得那個辣椒醬也是油水十足,辣椒之類都泡在油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