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嚴重低估,他的天賦絕不遜色於任何人!”
蔡邕贊同地點點頭,今日所見的劉辯與傳聞中的截然不同。
然而,劉寬卻悠悠開口:“天賦確是不錯,只是性情乖張,難以勝任重責大任!”
劉寬的話讓盧植的目光瞬間轉向他。
盧植冷哼一聲:“當年二皇子也僅能領悟四碑,他性情再好,實力終究不及大皇子。”
劉寬淡笑回應:“二皇子三歲就能解四碑,而大皇子已是八歲,若兩位皇子同年同齡,子幹,你認為大皇子能勝過二皇子嗎?”
“怎會不如?”盧植昂首,“大皇子八歲便達五境後期,你能確保二皇子八歲時能達到這境界嗎?”
劉寬聞言再次微笑,搖頭道:“二皇子八歲時能否達到五境後期我不敢斷定,但二皇子在八歲之前,必能成為儒家學士!”
盧植聞言,眼神一凝,臉色頗為嚴峻。
周圍的儒家學徒們聽見盧植與劉寬的辯論,無人敢出聲,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這時,蔡邕忽然開口:“兩位何必爭執,兩位皇子年紀相去甚遠,比較無果。還是先看誰能率先領悟完碑文吧,這樣的機會日後難再遇。”
盧植和劉寬聞言,彼此互望一眼,隨即一同將視線移向張諸與劉協……
此刻,張諸的思緒已如迷霧般紛亂。
甚至可以說,張諸內心的焦慮此刻已經無比強烈。
他無法理解為何無法解讀碑文後半段的真諦!
內心的情緒起伏使張諸愈發煩躁。
他很快發現自己連“君子坦蕩蕩”這句話都難以洞察。
再這樣下去,這塊靈碑恐怕無法全部領悟。
絕不能如此!
張諸心中忽然堅定起來,他現在正與劉協競賽。
也不知劉協是否已完成了領悟。
無論如何,就算比不上劉協的速度,他也要把這塊碑文全部讀懂!
四周這麼多人都在注視,如果就此放棄,那將顏面盡失。
張諸也是要面子的人啊!
張諸在心中不斷構築堅韌的意志,他乾脆默唸起這篇《述而》的古老箴言……
孔子曾言:“傳承而非創新,堅信且崇古,我心比肩老彭之道。”
……
孔子又云:“志存高遠,根植德行,倚仗仁愛,遊走於技藝之間。”
……
孔子未曾提及奇異、強大力量、混亂與神秘之事。
孔子教導:“三人同行,必有吾師。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而自省。”
……
孔子以四大教誨指引世人:學問,實踐,忠誠,信義。
……
孔子言:“君子胸懷坦蕩,小人常懷憂懼。”
孔子溫和而嚴厲,威嚴卻不兇猛,莊重而又自在。
當他背誦完最後的訓誡,張諸心中掀起滔天駭浪!
他明白了為何自己無法完全領悟這篇篇章。
這篇論述了聖賢對品德的闡述。
也就是說,閱讀它需有正直之心,寧靜之境。
張諸之前的姿態,充滿自信,甚至略帶傲慢。
他深信自己能夠徹底解讀。
然而,後來卻陷入混沌的迷霧中。
若非此刻重溫這篇,他或許永遠無法揭示其核心要義。
此刻豁然開朗,張諸只覺思維如水晶般清澈。
他望向石碑,字跡如畫,歷歷在目!
自上而下,再次看到倒數第二行,字句鮮明躍動!
緊隨其後,最後一行字躍入眼簾,張諸瞬間有種脫胎換骨之感。
張諸眨動雙眼,感受周遭變化。
萬籟俱寂,各種聲音在耳邊低語,張諸無意識地吐出一口氣濁。
此時,現場鴉雀無聲,一雙雙激動的目光聚焦於張諸。
有些人甚至顫抖,竭力壓抑內心的驚歎。
他們深知,眼前的奇蹟將永刻心頭。
此刻,張諸轉身,目光投向盧植。
只見張諸微笑道:“此乃《述而》篇。”
盧植深深點頭,大聲宣告:“此生能見證如此盛事,乃是儒家之幸!”
“儒家學徒,見過先生!”
盧植話音剛落,儒生們齊齊舉手,恭敬行禮……
張諸見周圍儒家學徒紛紛向他致敬,連忙擺手:“各位無需如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