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真氣與張諸以往所遇截然不同,其中竟融合了一種獨特的儒術之力。
張諸心知肚明,那融入其中的力量定是儒家修煉的獨特法力。此刻,蔡邕突地仰首,浩然正氣貫體,朗聲道:“只需吾之一掌,邪魔自當退避三舍!”
話音甫落,蔡邕周身的真氣驟然凝結成一隻肉眼可見的靈力巨掌,直指張諸而去。
無奈之下,張諸未能及時避開,硬生生接下此掌,身形被震退出好幾步。眼前的一切讓張諸瞠目結舌,暗自思量:這就是傳說中的儒術修為?竟然真的能夠做到言出即法則現!
看到張諸滿臉驚駭,蔡邕並不覺得意外,因為他早已料想到張諸會有這般神情。
“年輕人,你可還要繼續挑戰?”蔡邕平靜問道。
張諸咬牙堅持,既然已涉入此局,絕不能輕言放棄。他深知只要掌握住言出法隨的奧秘,就能破解眼前的困境。“再來!”他斬釘截鐵地回應。
這一次,蔡邕依舊面容淡漠,口中再度吐出那句話:“只需吾之一掌,邪魔自當退避三舍。”
隨著話音落下,一隻由真氣匯聚的手掌在蔡邕頭頂再現。張諸見狀,腦海中迅速回憶起儒劍式的精妙劍招,揮劍直刺那隻掌形真氣。
就在剎那之間,張諸感受到了來自真氣與精神雙重層面的壓力。儘管如此,他仍然堅定不移地承受著衝擊。然而,張諸再次被蔡邕的掌力擊退。
小環在旁瞧見張諸又一次敗下陣來,不禁關切地提議道:“掖庭大人,不如改日再行切磋吧?”
她明白蔡邕的強大實力,擔憂張諸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挫敗,恐怕會對修行喪失信心。然而,對於張諸來說,無論是學習何種技法,憑藉他的簽到神通本可以輕易融匯貫通。唯獨這次的儒劍式,是他主動選擇去鑽研而非靠簽到所得,因此他誓要學會。
張諸執著的性格讓他堅信,一旦掌握了儒劍式,便能借助其掩藏自身的其他秘密法寶。初次面對蔡邕的一掌時,他毫無防備;而在第二次較量中,他已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蘊含的真實力量——原來儒術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以真氣為基礎而構建的一種強大力量。
於是,張諸堅定地大喝一聲:“再來!”稚嫩嗓音中透露出堅韌的決心。
蔡邕瞥見張諸眼中閃爍的堅決,對其毅力深感讚賞,卻也暗自搖頭。只見他微微啟唇,又重複了一遍那句決鬥宣言:“只需吾之一掌,邪魔自當退避三舍!”
那真氣巨掌再度襲來,而張諸握緊手中的軟劍,靜靜地等待著。直至手掌距離他僅剩一步之遙時,張諸果斷地聚斂真氣於劍尖,疾刺而出。
蔡邕見到這一幕,似乎感到一絲熟悉,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幅往昔的畫面……
在那宏偉景象之中,有一位滿臉傲氣的人物,施展出與張諸一般無二的動作……
此刻,劍指相交,掌劍碰撞!
張諸並未退避半步,那隻襲來的手掌也停滯不再前進一步。
蔡邕恢復神志,輕揮手,那手掌即刻消散無形。
只見蔡邕來到了張諸面前,久久沉吟後開口道:“你已參透其中奧秘。”
張諸淡然一笑,回應道:“差可說是悟出來了。”
那一剎那的儒道劍意,便唯有剛剛那一刻顯現。
倘若張諸執著於憑藉劍招擊敗對手,即便給予他再多的時間,也無法破解那招式。
更無法凝聚出那樣持久的劍意。
因此張諸轉念一想,決定採取以守為攻之策,在遭受攻擊的那一瞬,凝聚並釋放劍意。
這便如同他前世所知的拔刀術一般,攻擊便只在那一剎那間的出刀。
然而,張諸拔出的,卻是一柄利劍。
此刻蔡邕搖頭嘆道:“你的天資實在太過驚人,竟然不到一日工夫,便領悟了儒劍式的劍意。”
張諸微微一笑,謙遜地道:“還要多謝大人的指點。”
此事確需感激蔡邕,若非他親自喂招,張諸斷難領悟劍意。
而若僅靠張諸獨自揣摩,恐怕終其一生也無法學會儒劍式。
這種境界,唯有實戰對敵方能領悟通透。
此時,一側的小環滿心歡喜地奔了過來,她滿眼敬佩地看著張諸問道:“掖庭大人,您真的悟出了儒劍之意?”
張諸輕輕點頭,將手中的軟劍遞還給小環,答道:“勉強算是悟出了,還需多加修煉。”
小環嫣然一笑,讚歎道:“大人您真是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