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尹初次和李大爺接觸後,他才知道李大爺是位相當開通的人,他有著東北人的仗義豪爽性格,他的年齡是在六十歲左右,他的體格相當的硬棒。他的話語就沾帶著很濃重的東北口音。他熟悉他家鄉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不說,他這些年都連續在外邊打工,他去往過的地方就很多,他在工廠打過工,他在建築工地上打過工,他所幹的活計都是強體力活計,他的年齡大不能總幹體力活,他才來給冷大伯他們家看稻田。紀尹認為他說出的話語很實在,話語中沒有過多的浮誇浮燥成份,只是方言土語中帶著讓人捧腹大笑的話語,紀尹還是能和李大爺投脾氣。自從那晚李大爺答應要引領他在稻田中走走後,紀尹第二天上午就來到李大爺所居住的泵房,泵房中的電機和水泵正處在工作狀態,李大爺就扛上挖銑,他要引領著紀尹去往稻田中走走轉轉,紀尹就跟隨在他的身後行走,他就察看著各個稻畦中的水位情況,李大爺邊走邊教導他看水的技術,紀尹這才知道李大爺確實比碧翠講解的全面,他和李大爺只是在冷大伯家所承包的稻地轉轉後,紀尹就對看水的活計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他就有信心幹好在稻田中看水的這個行當。季節不斷的變化,稻畦中的水稻不斷長高長大,稻畦中的進水量就不斷有變化,紀尹就要把李大爺往稻畦中的放水量當樣板,他隨時隨地能夠向李大爺請教,李大爺還答應紀尹要上碧翠家的稻田中走走,他要現場對紀尹看管稻畦的情況進行指導,這還要在倆個東家不在場的情況下,倆個東家不和氣和他們沒有關係,他們只管看守機器和往稻畦中放水。
紀尹在泵房中居住二十多天後,他已經完全熟悉稻田中的環境,他還是能夠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透過李大爺的言傳身教,他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看水這種活計。大青河兩岸都有著成片的稻田,承包稻田的有二十多戶,每戶人家的稻田中都有獨立泵房,每個泵房中晚上都居住著看水人員,看水人員的工錢差距不大,紀尹還認識另外幾位同行,他們的年齡都比紀尹的年齡大,他們大多都成家立業,他們有當地人還有外地人,紀尹偶爾能和他們說上幾句話語,他年輕就沒有和他們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因為各保其主,他就沒有和他們深交。他只有和李大爺有深交,李大爺能夠指導他看水技術,他還是把那箱白酒送禮給李大爺,李大爺就讓他 晚上閒時去吃晚飯,李大爺居住的泵房周圍盤著鍋灶,他做出的飯菜就代表著東北風味,紀尹還是吃慣李大爺所做的飯菜,他當然不能在李大爺那裡白吃白喝,他要親自動手幫廚,他還要把抓到最大的魚兒拿去烹飪,他還要給李大爺捎去青菜水果,紀尹不能總去往李大爺那裡蹭飯吃,他要趁著冷大伯他們不在稻田時,他在晚上才能隔三差五的和李大爺夥吃夥喝。碧翠非常支援和贊成紀尹的這種做法,可是冷大伯他們不支援李大爺和紀尹有過多往來。碧翠還是支援紀尹抓魚賣魚,她贊成他在幹活之餘撈外塊,他在水泵停水後就是不抓魚兒,別人也要前來抓魚,紀尹要抓魚別人就不再來抓魚,他把抓到成桶的小鯽魚能夠隨時賣掉,每天清晨就有小販前來稻田中收購魚兒,這樣他每個月就多掙出幾百塊錢,他算出要比在石料廠推小車收入高。
紀尹總是把抓到的大魚給碧翠家送回去,他獨自吃不太多魚兒。他還是愛吃河蝦不愛吃魚類,河蝦容易曬乾還沒腥味,他已經會做河蝦摻小白菜包餃子。泵房中不缺少米麵糧油,泵房附近還有菜園子,他會做各種自己吃著可口的飯食,他去挑水時還能夠和李大爺他們說上話語,附近幾位看水人員都去那眼地下井去挑水,李大爺很少留他們吃飯,紀尹只是個例外。自從紀尹居住在泵房後,碧翠和她的父親來稻田的時候很少,他們來稻田就是領著工人在田裡薅水草,還有時往稻田中撒化肥,紀尹不和他們幹零活,他就幹看水和看泵房的活計。碧翠的父親不領人下地幹活時,他和碧翠來稻田的時候很少,碧翠都不去往稻田中轉悠,她只是和紀尹說幾句話語就離開,她父親偶爾去往稻田中轉轉,他們還是很滿意紀尹所幹的活計。碧翠和他父親在家要乾的活太多,碧翠閒時還要去往鎮上的工廠幹包工計件的活計,她就顧不上總來稻國中轉悠。紀尹有那輛二八腳踏車後,他去往鎮上和碧翠家中就方便很多,李大爺不願意外出,紀尹就要騎腳踏車跑腿給他買菸買酒,有時還要買些各種日用品,紀尹還在大集上購買到十多本書籍,他在夜晚中讀書還是能打發時光。他還給家裡寫了封平安信,他在信中說明了自己的情況,他還讓紀嵐回封信說明家裡的現狀,他不能使用公用電話和家裡聯絡,使用電話更麻煩,寫封信幾天就能郵到家,信的地址是碧翠家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