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正值正午時分,烈日當空,乃是陽氣最為旺盛之時,而這處之地卻瀰漫著森森陰氣,顯然非陰煞之怪莫屬。”
戴著道冠的小身影胡裡儘管努力擺出一副成年道士的模樣說話,卻給人一種奇特的違和感。但他的言語條理清晰,連一旁的老道士也頻頻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驚訝,似乎並沒有教過他這些知識吧?
孩子們總愛炫耀,胡裡雖然相較於同齡人聰明異常,但在察覺到苗老大對自己略帶輕視的態度後,心中亦激起了一絲爭勝之意。
隨後,胡裡指向之前自己目睹薄霧所在之處,言道:“就在那個位置……”
“此處?”
苗老大順著胡裡手指的方向望去,正是自家親戚前來悼念亡者時休息的地方,這些日子以來,弟媳一直是抱著小孩坐在此地。
本來胡裡未提及此事,苗老大並未過多留意,如今聽聞胡裡之言,他幾步走近,果真感受到那處陰氣森森,頓時背脊一陣寒涼。
“咦?不錯,你也發現了?”
老道士讚賞地點點頭,轉頭面向苗老大,緩緩說道:“苗施主,在令弟仙逝之後,這孩童便日夜啼哭不止,並且夜晚時常驚醒吧?再加上此地陰煞之氣過重,才會有這般狀況……”
老道士寥寥數語,便點破了家中發生的種種怪事,令苗老大面露震驚之色,一把抓住老道士的手,懇切地說:“李真人,您說得沒錯,我們苗家只剩下這一個獨苗了,您一定要救救這孩子啊……”
老道士聞言微笑,輕輕捋動鬍鬚,言道:“此子受到驚嚇,三魂七魄丟失了一魂一魄,加之此處陰煞侵擾嚴重,才會如此。不過並無大礙……”
“前輩,請救救我的孩子!”
聽到老道士的回答,男孩的母親再也按捺不住,懷抱幼子欲要下跪叩拜,卻被老道士及時攔住並攙扶住。
“使不得,使不得,我會盡力救治的……”
望了一眼啼哭不斷的嬰孩,那位鶴髮童顏的老道悠然地將其攬入懷中,對著孩子的孃親言道:“你前往屋舍四周,喚起此子的真名……”
“喚名字?”孩子母親困惑地眨眼,不解這位得道高人的意圖何在。
“嗯,嗯,弟妹,快些,聽真人之言,速去呼喊啊……”聽得老道之意,苗老大連忙催促其弟媳一聲。
在鄉間,確有呼喚魂魄之俗,又稱作“招魂”或“喚驚”,婦人未曾聽過此說,而苗老大卻對此頗為了解,故深信不疑於老道的話語。
“乖兒勿啼,歸元返真……”
隨著婦人呼喚之聲響起,老道左手抱著孩童,伸出右手,在半空中似是擒拿般虛握一下,繼而輕輕撫摸孩子的胸口與背部。
“喏,不哭了,不哭了……”
彷彿嬰孩的靈識真被老道攝回一般,原先哭鬧不止的孩子陡然止住哭聲,瞪著一雙淚光閃爍的大眼睛,好奇地凝視著面前的老道,引得諸多修士弟子為之稱奇。
此番立竿見影的效果令苗老大震驚且欣喜若狂,自家二弟已然仙逝,苗家唯一的血脈萬不能再有任何閃失。
“真人,哦,不敢當,應該是老神仙您,請進屋裡,快請進……”
原本對眼前的這位白髮老者及其弟子道士存有疑慮的苗老大,此刻已將老道視為貨真價實的仙人。
然而,隨侍在側的胡裡聽見苗老大的話後,險些忍不住笑意溢位:“什麼老神仙,分明就是個江湖騙子!說什麼受驚失魂,簡直是無稽之談。”
原來這孩童面泛黯淡,神態萎靡,疲倦乏力,四肢冰涼,皆是中醫裡陰症的表現,根本原因在於他在陰氣過重之地逗留太久,導致體內陰氣鬱結停滯。
常言道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何況是稚嫩的孩童,即使是體質虛弱的大人長期處在陰寒之地,也會引發陰陽失衡進而致病,而這與所謂的魂魄離散毫無瓜葛。
至於為何那小孩瞬間停止哭泣,自然離不開老道的一份力。
胡裡心中清楚得很,那老頭除了精通風水堪輿外,在中醫方面亦有深厚造詣,加之畢生修煉麻衣派的引導內氣之法,能夠以氣至柔的方式助小孩調理氣息,自然不在話下。
然而這些對於胡裡而言不過是平常之事,但對於苗老大來說,卻如同神仙施展神通。將二人引入堂屋後,他便立即手腳並用,忙著獻上香茗,即便是他的父親健在時,恐怕也沒這般殷勤伺候過。
待給老道和胡裡斟上熱茶後,苗老大開口說道:“老神仙,自從我與兄弟投身貨執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