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被胡裡的言辭激得臉色泛青,心中雖有意懲戒,卻因顧及胡裡身上的傷勢而強行收斂,沉下臉喝道:“將《太玄麻衣相術·眼部秘鑑》給我默唸一遍,看你能否偷懶躲得過去!”
“哦,雙眸猶如日月透徹明,鳳目龍睛須清澈,若見黃睛赤脈摻雜其中,定然一生災禍連連,無所成就……”
察覺到老道面色不悅,胡裡連忙恭敬地背誦起來,一邊揹著一邊偷偷打量老道士的眼神,心中暗自納罕:這老頭怎就沒有那些預示災厄的黃睛赤脈呢?
正當胡裡注視老道士之際,一股突如其來的眩暈感席捲而來,短暫卻強烈,待恢復正常後,他赫然發現自己的腦海中似乎憑空多出了某種奇異的存在。
“這是何物?”
胡裡感覺一陣眩暈過後,發現自己腦海中出現了一枚巴掌大小的黑色龜甲,其上刻滿了繁複神秘的圖紋。然而當他試圖細看時,龜甲卻又瞬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行篆書符號,儘管複雜難懂,但對於修行之人而言,胡裡已然能夠大致辨識其意。
胡裡驚訝地意識到,僅僅瞥了老道士一眼,他就彷彿洞悉了許多與他相關的事情。即便他並不愚蠢,也清楚這些知識必定與老道士有所關聯,只是真假難辨。
“莫非是錯覺?這老頭哪裡像是有百歲高齡的樣子?”
胡裡固然頑皮,學業卻頗為優秀,自然清楚計算日期,出生於1880年的老道,如今豈止百歲高齡?即便是胡裡自己也不願相信,眼前的這位老仙翁竟有如此高壽。
“嗯?怎麼停下來了?”正沉浸在傾聽胡裡背誦《太玄麻衣相術》的老道士,察覺到背誦聲戛然而止,不由得睜開眼睛,滿臉疑惑。
胡裡尚且未能從剛才的震驚中回過神來,隨口找個藉口敷衍道:“咳,師父,這些都是弟子修煉陰陽相術的真諦。”
所謂“探”,即探查欲擺攤卜卦之地的風土人情,瞭解各年齡段人群的基本特徵以及周邊居民的身份地位,這對卜卦至關重要;“聽”,則是設法誘使前來求卦者率先開口,深入瞭解他們的心事以便對症下藥;“套”,運用含糊不清的話語套取對方的真實情況,一旦捕捉到對方言語中的線索,便果斷採取行動;至於“懾”,便是藉助威懾之力,編織觸怒天神的言語恐嚇對方,待對方惶恐不安時,便會主動吐露所需資訊。
憑藉著這套四字真訣以及自身紮實的修為,老道士在多地贏得了“人間真仙”的美譽。因此,當胡裡提及《太玄麻衣相術》中的內容時,他不禁大吃一驚,難道眼前這個小孩竟是得到了祖師爺的指引不成?
“師傅,我發現您的身上有血光之災,這我是從觀察中看出的,至於您提到的兄妹之事……咳咳,那是我無意間從您睡語中得知的……”
看著老道如此失魂落魄的模樣,胡裡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懼意,他感覺到腦中顯現的資訊恐怕非同小可,究竟是吉是兇,連他自己也無法斷定,於是他本能地選擇了保留實情,未曾吐露真相。書友熱衷的秘境篇章還在繼續:
“仙言?怪不得,我說呢,你這小子如何竟能推衍得如此精準。”
聽見胡裡的回應,老道長如釋重負般長長嘆了口氣,若這真是胡裡憑藉自身修為推測出來的結果,那麼他早已超越常人,堪稱修煉奇才。
擦拭掉頭頂的微恙後,老道長開口道:“你小子已經開始領悟人心與形勢,算是踏入了我們這麻衣一門的大門。那我便向你講述一下我們麻衣一脈的源流……”
當初接納胡裡成為弟子,主要原因在於這位隱居深山的老道長實在太過寂寞,欲覓一人共論道法,雖然傳授了不少神通予胡裡,並帶他遍訪茅山之地,探尋龍脈風水之妙,但對於自家門派的淵源傳承卻未曾詳談。
瞧著胡裡此刻聰慧異常的表現,老道長心頭微動,自己年逾百歲,不知何時便要歸於塵土,而祖師的衣缽傳承之事,卻是刻不容緩。
“我們麻衣一脈,源自那位古老的麻衣真人,至今在我輩之中已傳承至第五十代。雖其間多有遺失,但在卜筮相面與風水之道上,凡華夏之內,無人能出其右……”
“師父,這些弟子早已知曉,能否講一些弟子未曾聽過的秘聞?”尚未待老道長說完,胡裡便打斷了他,這樣的自我誇耀之辭,他已經聽得耳朵起了繭子。
“小傢伙,修行之人當沉默寡言,多觀多悟,不可浮躁!”
老道長不滿地瞪了胡裡一眼,隨後又道:“除去你之外,我一生之中僅收過兩位弟子。你的大師兄名為荀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