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8章 當質樸只剩下質樸,就是歷史的倒退

三樓的韓老在看一份投稿,一份署名四人的‘社會調查’。

主標題:論營商環境的本質問題—民風民氣。

副標題是:榜樣教育匱乏且唯一,官本位思維的頑固傳承原因

…地理環境的因素,造就家庭教育的榜樣千百年來只有一種對標人物:官,家長從小不停給孩子灌輸一個淺薄又充滿缺陷的價值觀,你要做個官,做個厲害的大人物。

孩子的世界中,成功慢慢變成做官,不做官就不成功。

對映在民間,百姓盲目信任權威,看似有利於治理,其實單方面的‘崇拜’,極易讓權威高高在上…

權威從未想過脫離百姓,但百姓卻在有意抬高權威,長此以往,借用頑固的傳承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惡性迴圈不停螺旋…

教育的問題,自古就是空間和時間的教育。

時間教育,那就是歷史學習。

而空間教育,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落後地區的孩子歷史成績都好,因為他們把大量的好奇心傾注給‘歷史’,缺乏、缺失空間教育。

沒有空間,沒有感受過‘距離’,他們就沒有視野,孩子們抽象的視野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價值觀。

缺失空間教育,就是缺失類比教育,缺失榜樣教育。

類比的缺失,孩子們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差距’,無法度量一個價值觀的高低‘距離’,無法明確落後的‘等級’。

最直白的反應,他們不知道山區差沿海經濟二十年的原因,他們不明白為何是二十年,而不是十年、三十年,他們也懶得去理解,反正是落後,長期自我催眠,全部歸咎於地理交通問題。

他們甚至不知鎮長、縣長、市長、省長都是一樣的人,潛意識認為他們是特權老爺。

他們用官位來衡量整個世界,腦海中有頑固的‘排他性畸形思維’,不再追究深層原因,不再主動反思,不再對比反思。

這樣一來,頑固的、自閉的、保守的官本位文化就形成了傳承,直接表現在群體共性上,就是戀家、戀鄉、看重同鄉、親朋之誼,做事拉幫結派,小圈子盛行…

這些表現的集合,就是——質樸。

且它的生命力非常強大,滋生在鄉鎮、成長在縣市、大成與省域,真正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變成省域性質的群體共性。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當質樸只有質樸的時候,他們已經陷入思維的死亡螺旋,而對歷史的學習,又加重了螺旋,甚至是倒退,因為歷史中的人性永遠沒有進步。

改變山區經濟,改變營商環境,不談教育永遠是急功近利的表面功夫。

而改變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拓展視野,補充空間教育、類比教育,讓孩子們拋掉抽象的榜樣教育,切切實實看到差距,準確度量自己,以此喚醒學習動力,喚醒改變的動力,喚醒互相愚弄的民風,拋掉管本位的思維…

……

署名四人,汣北的‘切身感受者’易大東,憂國憂民的當地官員、副縣長李存放,汣山學院經濟發展史教師趙紅瑜,汣山電視臺策劃朱小小。

這篇文章相當具有說服力,全是本地人,官、科、教、宣身份齊全,觀點又入木三分,任何人看到都覺得沉重無比。

韓老看了兩遍,對李存放道,“你敢挑起教育重擔?”

李存放看一眼易大東,低眉恭敬說道,“韓老,在我這裡不是敢不敢的問題,人活著總要對得起良心,我也就是在副縣長位置上蹦躂蹦躂,頂多以後回到市區做個副職退休,回頭看一眼,一生渾渾噩噩。

當易工那天在縣政府大罵我們,讓學生存在流裡流氣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長久的道理,我們整個環境的教育有問題。

吏治自古以來就是治吏、治執行力,多少同事不願到我們這裡任職,調來也愁眉苦臉,類同流放。

不是官不想變好,官更想變好,是執行力錯綜複雜,關係盤根錯節,官來到咱們這裡都得適應水土,困死我們自己的從來不是官,是本土殘缺的教育思想。”

韓老明白了,“教育都是縣長主管吧?你想主持教育?”

“願意,當然,這得領導考察,去縣局也不是下放,若易工能找來資金,也比我這個副縣長有意義,我都多大的人了,對前途沒什麼特別的奢望,還是留名比較好。”

“是啊,人活一生,誰不為留名呢。”

韓老感慨一句,看向一旁的老洪,“你不會也在汣南鬧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