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十七以比平日低出一半的價碼,拿到了地契,府衙裡也上了檔子。
木艾和歐陽攜手在營地四周轉了兩日,又拉著大禹寫寫畫畫,就規劃出一個半商半民居的小鎮雛形來,然後扔給大禹帶著摩拳擦掌的三個小的去張羅。
大禹平日打理鋪子,多是核查賬冊等雜事,此次還是第一次負責如此龐大的建造工程,開始時摸不到頭緒,有些手忙腳亂,但是不到兩日就穩了下來,指揮者眾人採買材料,招工僱人手,大小諸事安排的條理分明,看得來幫忙的木十七幾個掌櫃點頭不已,暗自歡喜。
幸兒分了個登記人手的活計,抱著本子和鉛筆,將營地裡滯留的那些老婦老漢和小媳婦們,還有孩童們的名字都記了下來,甚至細心的問了她們的專長,得到了媽媽和大哥的誇讚,歡喜的她記錄時越加仔細詢問。
辛巴和誠兒則跟著木十七等人進城去採買,大到沙石材料,小到素油鹽巴,都要經過他們的手,整日與精明的商家打交道,倒多了三分沉穩,賬目也記得極精細。
小安幾個對自家夫人這次昏睡始終心有餘悸,不管營地裡怎麼忙碌,都要留一個人貼身伺候,生恐主母再有任何不妥。但是木艾幾乎時時都與歐陽聚在一起,倆人又都是喜靜的性子,留下伺候的丫頭常常就是端了茶點就沒什麼活計了,慢慢就跑出去幫忙了。
木艾說話算話,把圖紙扔給幾個孩子後,當真半點兒事情也不管,每日讀書、畫畫,與歐陽四處散步閒走,或者偶爾下廚給孩子們做頓豐盛的飯菜,日子悠閒愜意極了。
就這樣不到兩三日,原本已經稍顯冷清的營地又熱鬧了起來,那些返回近處家園的災民又都聚了回來,畢竟經過這次水災,家裡雖然房舍還在,地裡也種了菘菜,但是要重新過日子,多賺一文錢也是好的,於是他們一聽說招工,就跑回來幫工做些力氣活。
打地基、砌地龍、砌牆壁、挖溝建起長長的外牆,工地上熱火朝天忙得不亦樂乎。同樣,蓉城裡任白衣等人也忙的腳不沾地,每晚還要接受他們那苛刻頭領的盤問,簡直苦不堪言。
如此時光如水般流過,一月轉眼而逝,九月末,早晚已經能夠感覺到微微涼意的時候,蓉城外二十里的官路旁,一座規整漂亮的小鎮就建成了。
最靠近路邊的是一間客棧,前院幾間大房,是平日路過的客商們打尖吃飯的地方,後面寬敞的大院和乾淨的客房則是住宿之地。客棧左側是一座朱漆門樓,兩扇厚重的松木大門上釘滿鉚釘,大門開啟,那條可容兩車並行的青石路就一直延伸進小鎮裡面。大門關上,小鎮就自成一個獨立世界。
青石路左側,靠近客棧後側建了一溜十八棟排房,每排六十六間,每三間又用籬笆隔出一個小院落,青磚灰瓦,沒有什麼雕花刻圖,但卻顯得極樸實大氣。右側路邊則是不知要作何所用的幾間高梁大屋,建的倒是比那些排房精緻許多。
高梁大屋後面是十幾畝農田,平日種菜或者種些稻米,都是極方便的。
青石路的盡頭是一座三進的四合院,就是以後的布藝作坊了。
整個小鎮背靠山坡,前瞻官路,無論進城還是遠行都很是方便。
當晚,大禹抱了一堆賬本給媽媽過目,然後言道,明日要人進城找個算命先生掐算一個吉日。木艾雖然被人稱為仙,卻是不信這些算命卜卦的,擇日不如撞日,就定了明日簡單慶賀一下。
於是,第二日一早所有人就都忙碌開了,剛至午時,長長的鞭炮從門樓上垂到地面上,大禹親手點燃,震耳欲聾的轟響中,紙屑紛飛,孩童們捂著耳朵四處跑跳歡鬧。
鞭炮聲過後,那兩扇松木大門被四個棒小夥合力推開,一個老者高聲喊道,“開鎮了,開鎮了”嘶啞喜悅的長音兒傳出很遠。
官路上正巧路過的客商們遠遠見到,都好奇駐足觀瞧,而那些在此忙碌一月的僱工們、災民們,則恭敬立於門旁,等待仙夫人一家先行進入。
木艾提前一個時辰,就被小安幾個人折騰著換了套銀色織錦衣裙,盤了芙蓉鬢,插了吞珠鳳釵,一掃平日布衣布裙、簡單挽發的慵懶模樣,終於有了個百姓們想象中的那般謫仙氣韻。
大禹幸兒和誠兒辛巴,也都同樣盛裝打扮,木艾想起空間裡那幾件衣衫,就挑了件玄色錦緞繡了蒼鷹的出來,堅持要歐陽換上,歐陽無奈,皺著眉頭換了,下得樓來卻惹得所有人盯著他轉不開眼睛。
他平日從來都是玄色短打布衣的護衛裝束,眾人看著習慣了,可是今日這套錦緞衣衫加身,卻襯得他丰神俊朗,冷酷不羈,好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