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腦袋成了化石,滿腦子是古舊思想的人”,希特勒說,“才認為值得去奪取蘇聯的首都。”他的興趣在布林什維主義的滋生地列寧格勒和斯大林格勒。這兩個巢穴一旦被搗毀,布林什維主義也就死亡。他們進攻蘇聯的目的恰恰就在於此。
勃勞希契反駁說,這是政治家的目標。他的話惹來一頓訓斥:政治和戰略是互相依賴的。“能否在歐洲取得霸權”,希特勒說,“這要取決於對俄戰爭。”例如,打敗蘇聯後,他便能迫使第二號敵人英國屈服。五天後,為了讓自己人為即將到來的遠征有所準備,希特勒在伯林發表演說,講的是地球上財富的分佈如何不平均。他說,每平方英里要居住360個日耳曼人,而其它國家卻人口稀少,這是不公平的。“我們必須解決這些問題”,他說,“我們一定能解決它們。”
與此同時,戈培爾則讓德國為未來的艱苦歲月作好準備。他對同事們說,聖誕的節日氣氛只准延續兩天。“即使到了那時,聖誕歡宴也應與目前發生的事件的氣氛相符。到處掛聖誕樹,一搞就是幾星期,這種氣氛與德國人民的戰鬥情緒是不合拍的。”必須提高德國人民計程車氣——在大都市外“不準在農村,小城鎮和士兵們跟前演出脫衣舞。”喜劇也不準諷刺政治,或演出“淫穢、黃色的笑劇”。
修改後的進攻計劃於12月7日呈給了希特勒。他把向莫斯科進軍的時間改在波羅的海沿岸各國被消滅、列寧格勒被佔領後,並把這次戰役的代號“奧托”改為一更有意義的名字:“巴巴羅沙”(“紅鬍子”)。這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大帝一世的綽號——他曾於1190年率軍東征,奪取“聖地”(即巴勒斯坦——譯者注)。他說,“駐紮在西部邊境的大部分蘇聯紅軍將被消滅,方法是用機械化尖兵,像一把尖刀,深深插進蘇聯腹地。”這樣,那些仍有戰鬥力的紅軍,也無法撤回蘇聯的後方。“此次戰役的最終目標是要在伏爾加——阿爾漢格爾一帶豎起屏障,擋住俄國的亞洲部分。這樣,如有必要,俄國賴以生存的最後地區烏拉爾便可用空軍加以消滅。”
哈爾德懷疑,希特勒僅僅是在恐嚇。他於是便問恩格爾:這是否是一份真正的計劃?這個副官認為,希特勒本人也不知道。然而,骰子業已擲出,遠征計劃已付諸行動。對那些主張勝利後應有節制,要德國停止侵略,一心只想坐享征服果實的人們,希特勒是沒有耐心的。這些人宣稱,歐洲的大部分已落入希特勒之手,假以時日,英國也只好承認他在歐洲的霸權。但是,這種消極政策阿道夫·希特勒是不會接受的。國家社會主義的目標是要消滅布林什維主義。他怎麼能放棄平生之志?
“我先前曾認為我們應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兩線作戰”,他後來對鮑曼說,“不過,請你放心,我長時間思考過拿破崙及其在俄國的經歷。那末,你可能會問,為何要打一場反對俄國的戰爭,為什麼又要在我選擇的時間打?”若入侵英國,結束戰爭便會無望,衝突會沒完沒了地進行下去,美國人起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征服蘇服的唯一的機會是採取主動。為何在1941年進攻?因為時間對蘇聯越來越有利,對德國越來越不利。只有在他佔領了蘇俄的領土後,時間才會有利於德國。
(4)
表面上,這兩個不自然的盟國之間的關係還是良好的。在將巴巴羅沙計劃付諸實施後的數天(於1941年1月10日付諸實施),希特勒批准公佈了與蘇聯簽訂的兩項協定:一是經濟協定,規定雙方互運商品;二是秘密議定書,德國宣佈放棄先前提出的對立陶宛的一塊土地擁有主權的要求,代價是750萬美元的黃金。
然而,在友好的背後,兩國貿易代表團之間的意見衝突卻與日俱增。從蘇聯輸往德國的原料,不但交貨穩定,而且很準時,但德國交貨卻既不痛快又不準時。比方,每當機床準備出運至蘇聯時,空軍或戰爭部的督查便大搖大擺地走來,先是交口稱讚工藝何等精美,然後便以國防的名義將機床劫走。這種有組織的攤牌甚至涉及軍艦。為了生產更多的潛艇,希特勒親口下令停止製造一艘他曾答應給斯大林的巡洋艦。
德國人確曾主動提出將該艦拖至列寧格勒並裝上克虜伯製造的380毫米口徑大炮。但由於他們在價格問題上鬥得很兇,這艘巡洋艦依然停在威廉港。
關於德國交貨問題的爭論,斯大林本人也捲了進去,但他總是遏制他的談判人員。他決心與他的吵吵嚷嚷的盟友保持良好的關係,時間越長越好。在斯大林致力於取得和平的同時——至少保持到紅軍發展到具有作戰力量——希特勒則繼續要他的人民為戰爭和“新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