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一例”,現當上了代表加利福尼亞州的參議員的克蘭斯頓於1974年說。他承認,法律上,希特勒是對的,他是錯誤的。
“但是,我們所銷售的50萬冊書卻幫助了許許多多的美國人,使他們看清了希特勒的恐怖政策是何等的錯誤。正是這些政策不久便把我們拋進世界大戰中去。”)一次冒犯來了,另一次又來。這一次的冒犯者系羅斯福總統:他同時致電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剛侵略阿爾巴尼亞),呼籲他們保證不再進一步侵略。“您曾一再斷言,您與德國人民並無戰爭的願望”,羅斯福對希特勒說,“這如果屬實,那就無需戰爭。”
這可惹了希特勒。4月28日,他對此作了回答。他的演說從未有過如此多的聽眾——不但在全德和歐洲進行廣播,而且還透過主要的廣播網在美國轉播。與希特勒在維也納時的景況相比,這是無法令人相信的:那時,希特勒願意給任何願意聽的人講演——假若樹木能聽,他也願意。那時,他的聽眾常對他之所云置之不理,或取笑他。現在,世界在發抖。
聽眾如此之多使他受到了鼓舞。威廉夏伊勒就發現,元首從未如此雄辯過。講演一開始,他便為他的外交政策辯護。
他不但辯護得很成功,而且還轉而譴責英國的外交政策。他攻擊說,英國的外交政策廢除了他們1935年的海軍條約的基礎。這是沒有想到的:他自己當年如此急於求得的條約,一下子被取消了。接著,他又對波蘭進行毀滅性的攻擊,取消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原因是,波蘭人“單方面侵犯了”它。
希特勒撕毀了兩個條約後,又在繼續宣稱,只要條款平等,他歡迎重新談判。“想到這個情景”,他說,“誰也沒有我高興。”
這陣大腦體操確實做得非常出色的,卻又被他對羅斯福的攻擊所超過。這個攻擊——至少是為了取悅於德國聽眾——是諷刺和挖苦的傑作。這是早年的希特勒,是酒吧間侍者和辯論者的希特勒。他將羅斯福總統的電報逐點予以反駁,像中學校長那樣,逐點將之抹去。他的重重的諷刺和挖苦,令國會內人人聽來順耳;每次反駁後,笑聲和鼓掌聲一次高過一次。帶頭捧腹大笑的是會議主持者戈林。(B在紐倫堡審判期間,把這個講演的電影再次放給戈林看時,他再次大笑不止。)當元首最終接觸到總統要求德國應保證不再進行侵略的問題時,他的回答是嘲笑和反擊——這使人笑得更加開心——卻未能回答這個問題:他是否會侵略波蘭?
這篇演講的目的,與其說是說服敵人,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他的手下。他所需要的是時間,以使波蘭問題獲得有利的解決。他覺得,自己的講話已達到了目的,便跑進他的半官方別墅貝格霍夫隱居起來。在爾後的酷夏中,他一點兒也不願觸及波蘭,但對於俄國,他卻張口就來。克萊斯特一邊喝茶一邊狡猾地提出的初步友好的問題現正發展為真正的熱戀。在爆炸性的國會演說後不久,在蘇聯報紙的後版上出現了一條似乎不惹人注目的訊息:馬克西姆·李維諾夫的職務已由V·M·莫洛托夫接替。這是一條聳人聽聞的訊息,最欣賞它的莫過於德國大使館了。當晚,德國的臨時代辦便打電報給威廉大街說,外交委員會未對此事做出解釋,但李維諾夫(他的夫人愛維是英國人)之被解職看來是他與斯大林之意見分歧的結果。李維諾夫本人系反對軸心國的集體安全的象徵,他的下臺因而意味著斯大林已放棄了這條路線。猶太人李維諾夫被非猶太人替換一事表明,對英國之初步建議業已不相信的斯大林,已將大門向其在柏林的反猶夥伴打得更開了。然而,有件難堪的事不但俄國人對希特勒瞞著,就連他自己的外交官員也對他瞞著:莫洛托夫的妻子是猶太人。
聽到李維諾夫被莫洛托夫替換的訊息,希特勒如同“中了炮彈”。希特勒與斯大林,兩人均強烈憎恨和恐懼猶太人,這是共同的。此外,長期以來,希特勒就對斯大林的殘忍多少有點兒佩服。即使如此,希特勒仍不相信與斯大林合作是明智的。5月10日,他將一名俄國事務問題專家召至貝希斯特加登,研究斯大林是否準備與德國達成真正的諒解一題。具有20年對蘇經驗的古斯塔夫·希爾格,現在德國駐莫斯科大使館任經濟隨員,他聽了這個問題後,不禁多少吃了一驚。希爾格“向希特勒提供了一個自1933年以來德蘇關係的小結。他提醒希特勒,在斯大林上臺後的頭幾年中,蘇維埃政府曾常表示希望能維持舊日的友好關係”,但又有所節制。他無非是在提醒希特勒注意斯大林在兩個月前,在蘇共黨代表大會上所作的蘇聯沒有理由與德國進行戰爭的宣告罷了。令希爾格奇怪的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