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晚明時期成了政府的一個不小的負擔,因為朱明王朝此時已是千瘡百孔、奄奄一息了。

即位後的第三年,崇禎皇帝為了節省財政開支,採納一個官員的建議,頒下一道聖旨,宣佈裁撤全國各地的驛站。金口玉言的皇帝老倌上嘴唇一碰下嘴唇,成千上萬的驛站小公務員就都下崗失業沒了生活來源,而李自成就是其中的一員。在餓死和造反之間,他最終選擇了後者。從歷史的角度看,對於李自成來說,裁撤驛站是不幸,更是幸運,但對於大明王朝卻只能是萬劫不復的厄運的開始。

那麼,到底是哪個官員給崇禎皇帝提了這個最終導致明朝滅亡的絕命建議呢?

此公名喚毛羽健,一個不錯的名字,可惜人不怎麼樣,毛羽健當時在朝中擔任御史,負責監察百官,給皇帝提意見。為什麼說這位毛御史不怎麼樣呢?因為他建議裁撤驛站並非出於忠君愛國、為國抒難的公心,而是出於大大的私心,出於一樁風流公案引發的火氣。

這場風流公案可是精彩的很!

毛御史是個一等一的“妻管嚴”,可是又實在耐不住偷腥的慾火,於是就趁老婆大人回鄉探親的空檔,在北京偷偷摸摸包了一個“二奶”。俗話說,“紙裡包不住火”,“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段風流事最終還是傳到了大老婆的耳中。

正當毛御史和“小三”如膠似漆、難解難分之際,老婆突然從天而降,幾個大嘴巴落下來,打花了“小三”的粉臉,打歪了老毛的鼻子,打碎了二人的一場春夢。

河東獅之所以能夠騰雲駕霧般從遙遠的老家趕到京城大發雌威,是因為她“乘傳而至”,用現代話說,她是坐著驛站的高速馬車(當時的規矩是沿路各站的驛馬輪流上路,馬歇車不歇)來到的。

因為偷腥兒捱了老婆打的毛御史心裡窩囊得能吐出一個臭鴨蛋來,但他面對河東獅可是敢怒不敢言。毛御史既然沒有足夠的勇氣跟家裡的一把手叫板,只得把一肚子怒火發洩到驛站上,於是他給大明朝的一把手——崇禎皇帝上了一本,誇大其詞地訴說驛站之害,並建議裁撤全國各地的驛站,正因為財政入不敷出而腦袋發脹頭疼不已的崇禎皇帝當即拍板透過了,於是,李自成失業了,捱餓了,造反了,最終,大明朝被這個憤怒的前驛站工作人員給滅了。

顯而易見,這樁風流公案就是那隻導致明朝滅亡的蝴蝶,我們的尋找至此已經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如果毛羽健這隻貓兒不偷腥或者他偷腥而不懼內,他就不會那麼仇恨驛站,意欲除之而後快;如果沒有裁撤驛站之舉,李自成就不會因失業憤而加入造反者的行列;如果李自成沒有被逼上梁山,就不會有後來的闖將、闖王,就不會有李闖王進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但是,歷史不能假設,一樁風流事最終斷送了大明朝。

第84章 崇禎皇帝的六副面孔

我們習慣於將古代帝王分為明君(如唐太宗李世民)、昏君(如宋高宗趙構)、能君(如明成祖朱棣)、庸君(如清咸豐帝)、仁君(如漢文帝劉恆)、暴君(如秦始皇嬴政),而明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卻很難用一個名號來蓋棺論定,因為這位皇帝既有能君業績,又有庸君形狀;既有明君風采,又有昏君行徑;既有仁君姿態,又有暴君手段,是個極其複雜、難以捉摸、有著六副面孔的人物。

能君業績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荒唐了一輩子的明熹宗朱由校一命嗚呼,臨死前他同意將帝位傳給弟弟信王朱由檢。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正式即皇帝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崇禎帝。儘管他只有十七歲,但比他哥哥要成熟得多。當時,朝政大權把持在以大太監魏忠賢和熹宗奶媽客氏為首的閹黨手裡。最初幾天,雙方是在緊張而微妙的氣氛中度過的,表面一切如故,相安無事,背後已是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九月一日,魏忠賢變被動為主動,提出辭去東廠職務以試探新帝的反應,崇禎帝不動聲色,沒有批准。次日,客氏提出出宮,這次崇禎帝沒有客氣,立即表示同意。九月二十五日魏忠賢給皇帝上疏請求停止為他建造生祠的活動,崇禎帝的批覆不溫不火:“以後各處生祠,其欲舉未行者,概行停止。”這樣一個順水推舟之舉,便終止了朝野上下齊拍魏忠賢馬屁的不正之風,而又不致引起魏閹的惱怒。崇禎帝還不斷地嘉獎閹黨人員,他心中明白,這一切早晚都會“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他在靜靜地等候時機,同時暗暗地削弱魏忠賢的勢力。

政治鬥爭是非常微妙的。倒魏的導火索最終竟然是由魏忠賢的黨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