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孔明又與李嚴暢談了半日。他們發現彼此之間有很多共同點,尤其是在治國理念上:兩個人都堅信儒家德治只是宣傳上的花哨;真正能夠匡扶綱紀、整肅國政的唯有法家。當談到新劉政權何以自持的時候,兩人不約而同地齊聲說道:“律科!”然後彼此相視大笑。
後來李嚴聽說,孔明回去以後對他的評價是:“人如其名,人如其字。”很快,李嚴被封為興業將軍,並被孔明指名參與蜀科律條的編撰工作。那一段時間的共事真是讓人難以忘記……
……李平強行把自己從懷舊的思緒中拉出來,卻忘記了自己唇邊那一絲天然的笑意。手中的茶碗邊緣依然發燙,熱氣兀自蒸騰,茶香嫋嫋散出碗口,撲入鼻中。李嚴深深吸了一口氣,把自己再度沉浸在這沁人心脾的氤瘟氛圍之中……
……章武三年,永安宮。李嚴垂手站在寢宮門前,雙肩低垂,面沉如水,目光卻注視著宮前的衢道。在他身後的大門內,蜀漢開國之君劉備正安靜地渡過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李嚴是在章武二年的十月被召到白帝城勤王的。在出發之前,他還是犍為太守,到達白帝城後,他卻意外地被劉備任命為尚書令。這個任命讓李嚴既興奮又驚訝:興奮的是“尚書令”位卑權重,能夠擔當此任者莫不是皇帝的親信之人,乃是極大的殊榮;驚訝的是,李嚴一直覺得自己雖然備受重用,但畢竟是降將,無論資歷還是政治面貌都不夠資格擔當此任。
尤其讓他掛心的是,身為丞相的孔明知道此事後又該做何想?要知道,朝野都認為“尚書令”這個位置孔明該是實至名歸的,對此李嚴一直有種歉疚感。而在嗣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