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電視螢幕上一團漆黑,傳來出事現場的嘈雜聲……薩達特,因為身著軍裝,佩帶綠色總統肩帶,格外引人注目,所以成為子彈射擊的目標。一陣掃射之後,兇手們轉身奔回卡車,總統衛隊和保安人員開始還擊,當場打死一名兇手,另外3人因受傷被活捉。整個襲擊和還擊的過程不到30秒鐘。
薩達特立即被一架直升機送往開羅最好的醫院——瑪瑪迪醫院。但醫生斷定薩達特的心臟和大腦已完全停止了活動。
薩達特夫人放聲慟哭。她抱怨說:“我料到他會被暗害的,勸他穿上防彈背心,他不聽,他認為那樣太沒有男子漢氣概了。”
在這次事件中,除薩達特外,還有7位官員遇難,30多人受傷。
槍殺事件發生後,埃及電臺和電視臺中斷了25分鐘。10月6日晚上8時,埃及副總統穆巴拉克透過電視向全國發表講話,悲痛地宣佈薩達特總統在7小時前的軍事檢閱中遇刺身亡。宣佈為薩達特總統逝世哀悼40天,並於10月10日為他舉行國葬。
薩達特身亡後、根據埃及憲法,埃及人民議會議長蘇菲·阿布·塔列布接任為臨時總統。臨時總統塔列布當晚宣佈全國處於緊急狀態,為期1年。第二天,埃及議會提名副總統穆巴拉克為總統候選人。10月12日,埃及舉行全民投票,穆巴拉克當選為新總統。
薩達特總統離開了人間,也離開了總統的寶座。人們不禁要問,這麼一位叱吒風雲,領導埃及人民進行了十月戰爭的偉大英雄,沒有戰死於疆場,卻死於自己同胞的槍口之下,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它不僅是一位戰場上的英雄,而且是一名爭取和平的衛士。為了和平他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2。2 “戰”與“和”的艱難抉擇
埃及同以色列的敵對可以追溯到30年前。
1948年5月15日,在以色列國宣佈成立的次日,就同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兵戎相見。以色列擴張主義者把巴勒斯坦人趕出了他們世代居住的家園,從此便與阿拉伯人結下了深仇。
埃及同其它阿拉伯國家一道同以色列進行了幾次重大的實力較量,但由於以色列一直得到美國的直接支援,加之阿拉伯國家之間分歧多端,因而一直未能扭轉軍事上的不利態勢。埃及總統納賽爾曾發誓一定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並厲兵秣馬、精心備戰。然而以色列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在埃及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發動了突然襲擊。在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發動了“六·五”戰爭。埃及3/4的作戰飛機在戰爭的頭兩天便被摧毀。失去空中掩護的埃及裝甲部隊潰不成軍。西奈半島整個落入以色列人手裡。這次慘痛的失敗對納賽爾造成很大刺激。他再三懇求蘇聯人履行諾言,幫助埃及恢復遭受重創的軍隊,但蘇聯一味拖延、搪塞。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終因心力交瘁,溘然長逝。
納賽爾去世後,薩達特接過了埃及總統這副重擔。他上臺後仍然奉行不結盟政策。他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反對外來干涉。這同納賽爾總統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薩達特認為,“思想僵化的人,永遠無法改變現實,因而也就永遠不會有所進步。”這是薩達特40年代在埃及法魯克王朝統治下的監獄中所悟出的一個哲理。正是這一哲理,促使薩達特在內外政策上作出了重大調整。
薩達特改變了納賽爾建立的一黨制而實行多黨制。他上臺後不久,就允許新聞自由。為了加快發展國民經濟,1974年他制訂了《十月工作檔案》,宣佈實行“門戶開放”政策。
同年,他還頒發了43號法令,以便吸收外國資本和引進先進技術。
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薩達特表現出果敢的性格。納賽爾去世後,他派代表出訪世界各國,並向它們致意。他的特使在北京會見了周恩來。兩人談話時,周總理問特使:“納賽爾年僅52歲,你知道是誰把他整死的?”特使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周恩來說:“是俄國人,納賽爾是讓勃列日涅夫給氣死的。”總理的語言形象而準確。埃及特使恍然大悟。薩達特一方面繼續催促蘇聯提供更多的先進武器;另一方面利用各種機會同美國暗中接觸,探索解決中東問題的辦法。但此時蘇聯和美國熱衷於合夥製造“不戰不和”的僵局。薩達特的努力沒有任何結果。
而這時埃及處境極為困難。一是運河東岸、西奈半島的幾十萬難民流離失所,他們要求收復失地、返回家園;二是埃及經濟困難,每年損失6億美元。軍費開支越來越大,一年的軍費高達15億美元,佔國家預算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