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坊。小時候,我的世界充滿了大街上的喧鬧聲和汽油味道。卡車與手推車永遠在我們的街上堵塞著,我整天都能聽見司機的爭吵、叫喊和鳴笛聲,永遠是一派狂歡的氣氛。夜半時分,街頭的小販,玩雜耍的,和乞丐們的吆喝呼喊聲終於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我父親作坊中的錘擊聲、銼磨聲與拋光的聲音。

我們只佔據了樓上的廚房與四個房間:母親的房間,收音機房間,主房間和餐廳,餐廳一天鋪三次地席,供我們全家用餐。平屋頂是我們的遊戲場,玩倦的時候,我們經常注視著樓下的顧客與在後房做工的金匠來消磨時間,或者就看著外面那無盡變換的街景。

博克瑟哈特大街 20 號是父親在吉大港的第二個商號,第一處商號被一枚日軍炸彈炸燬了,父親只好放棄了它。1943 年,日本人入侵鄰國的緬甸,並威脅著整個印度。然而吉大港一直沒有遭到嚴重的空襲,日本飛機扔下的更多是傳單。我們很喜歡從房頂上看那些傳單像蝴蝶般向城市飄落下來。但是,當我們第二座房子的一面牆被日軍的炸彈炸塌後,父親迅速將我們轉移到安全之地——他的家鄉巴圖亞村(Bathua),我是在戰爭爆發之初出生在那裡的。

巴圖亞離吉大港大約七英里遠。我的祖父在那裡擁有土地,他收入的大部分來源於農作,但是他對首飾行業更有興趣。他的長子,我的父親杜拉米亞(Dula Mia)也進入了首飾行業,並很快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製造商和為穆斯林顧客服務的珠寶飾品商人。父親是個心腸很軟的人,他很少處罰我們,但對我們的學習要求十分嚴格。他有三個鐵保險櫃,每個都有四英尺高,嵌裝在商鋪櫃檯後面的牆壁裡。

店鋪開門時,他讓保險櫃也敞開著。保險櫃厚重的門裡面是鏡子和格子,看上去根本不像保險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