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檢這麼讚許唐楓,心下有種古怪的感覺,但此時卻不好反對,便點頭道:“不錯,這個唐楓確是一個人才,無論在文治還是武功上都遠超同年齡之人。”
“哦,看來朕還遇到了一個難得的人才了。怎麼他現在在遼東很不如意嗎?朕記得新任的遼東經略乃是高第,難道他疾賢妒能,陷害了他嗎?”顯然天啟皇帝的愛好除了木工之外就是看戲了,居然立刻就聯想到了有人要迫害賢臣上去了。
孫承宗心裡有些好笑,但是卻硬是忍了下來,然後才道:“臣是剛接到他的書信的,那高第為人膽小無能,一聽金人入侵就忙不迭地將人馬從遼東各城撤了回去,如今遼東已經都在金人的掌握之中了。只有這個唐楓還帶了一路人馬死守在寧遠城中,這才阻住了金人南下的道路。”
第159章 進言(2)
“如此看來這個唐楓倒是不旺朝廷對他的一番信任了。不過以他之能可守得住寧遠城嗎?朕記得他不過是一個進士出身的縣令啊。”天啟說道。
這個問題當然得要由孫承宗來作答了,他畢竟是前遼東經略,與金人作戰的經驗也最是豐富。他說道:“這寧遠城地勢險要,城中守軍也上下一心,若是指揮得法,那金軍是很難對它造成威脅的。不過若真的兵力對比太過懸殊的話,只怕即便是臣去了也未必能守住它。”後面的話是為了埋一個伏筆,如果最終唐楓他們沒有守住寧遠也不至於獲太大的罪。然後孫承宗在看了看皇帝的表情後繼續道:“這次金軍來犯依著唐楓信中所言是在五六萬人間,以寧遠城中的兩萬人馬足可守住了。不過如今守城將士們卻有一樁難事,這才是唐楓他不得不遣人送信來京城的原因所在了。”
天啟雖然沉迷於木工之術,但是終究是一國之君,邊關大事總是要關心一下的,便問道:“不知是什麼事情,只要他真能守住寧遠,使金人無法侵我國土,朕自然會替他做主!”
“是這樣的,那高第因為畏懼金人所以在聽聞敵人來攻之後便下令將遼東的所有人馬都收縮到了山海關一線,只想著以十多萬大軍來抵抗金軍,這樣一來就將我大明遼東的大片國土都送到了金軍手中。而唐楓正是看不慣他如此棄國棄家的行徑,才公然不遵號令,以寧遠為阻敵南下之關隘。但是這樣一來卻讓高第心生怨恨,認為唐楓是在削他的顏面,所以曾下過嚴令,若唐楓不肯遵令退軍,便不發一兵相援,不派一粒糧過去。皇上請想,如今寧遠城的守軍不單要以兩萬人馬抗拒數倍於己的敵人,而且還斷了後援與糧草,若是這樣的話他們必不能退敵了。這行為已經不是意氣之爭了,而是在誤國誤軍啊!”說到最後,孫承宗已經是痛心疾首了,因為他想到自己用盡心思所佈下的防線被高第一句話給徹底毀去了,心裡對高第此人也真是痛恨不已。
天啟見孫先生如此痛心的模樣,立刻就認為他的話很是可信,雖然他對某些話語所知依然不詳。在孫承宗身邊的朱由檢立刻就察覺到了皇帝的心思,他也說道:“臣弟也是聽孫先生說了這番話後才決定幫著他們進言的。皇上,這邊關戰事可關係著我大明江山能否穩固啊,若是前方將士在前拼殺卻得不到應有的犒賞,甚至連糧食都不能得到供給,只怕今後邊關將士就再無為國效力之心了。如果此次寧遠因為糧草之事而有失的話,就會冷了所有邊關將士們的心了。”
看到這兩個自己最為信任的人都說著同樣的話,天啟心裡對此事已經完全信了,他怒聲道:“朕之前信了魏忠賢的推舉將這高第升任為兵部尚書、遼東經略,是要他替朕鎮守國門的,想不到他如此無能,還做出這樣誤國之事,朕一定要將他革職拿辦!”
看到已經說動了天啟,孫承宗兩人的目光一觸,心領神會地一笑後,孫承宗又道:“皇上,以臣看來當務之急卻不是追究高第的罪責,而是應該讓他出兵援助寧遠,並且要將糧草送去寧遠城。只要城中糧草不缺,憑著此城的險要當還能守上一段時日。”
“對,朕將此事給忘了。那朕這就讓內閣發函,命高第他趕緊將糧草送去寧遠!”
“皇上,如此只怕行不通啊。”孫承宗為難地說道。
“這是為何?難道他高第膽敢違逆了內閣的意思嗎?”天啟怒聲問道。
孫承宗恭敬地道:“他高第自然沒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公然違抗朝廷的命令。但他大可拖上幾日,甚至找些藉口,到時候寧遠就危險了。而且即便他接到命令後便將糧草送去寧遠只怕也很難送進城去,如今城外都是敵軍,想進城也沒有這麼容易啊。”
聽他這麼一說,天啟也覺得有些為難了起來,好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