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有了一些不忍,但一想到聖教為明廷所毀,自己的父親到現在依舊生死難明,他就將這一點不忍拋到了一邊。不過在看到金軍不思再進直殺到北京的舉動後,他還是來見皇太極:“大汗,我們可不能浪費時候了,雖然我們的突襲使得明國猝不及防,可他們在各地的衛所官兵還是會很快來救的,若是待到他們紛紛趕到,我們想一舉拿下北京的目標就難達成了。”
“你不是說明國各地官兵除了遼東的人馬之外都不足為慮嗎?怎的現在卻為此擔起了心事來了?”皇太極斜睨了他一眼後,有些不以為然地道。
“大汗明鑑,雖然論戰力明軍多不是大金精騎的敵手,可是明軍也有著他們的長處啊。他們在人數上可是大汗手下人馬的百十倍,若是讓他們全都趕到……而且,北京城作為大明的都城,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取下來的,大汗,還是早些出兵北京城吧!”李衍急忙說道。
知道他言之有理,皇太極才微一點頭:“本汗也知道你這是擔心我們不能在那些各地的援軍趕到前破了北京城。不過你大可放寬了心,本汗這次所率的人馬全是我大金最最精銳的人馬,現在更是士氣高昂,只要我一聲令下,就是一座山他們都能給我剷平了,別說是一座北京城了。我已經發下令去了,放他們搶掠兩日,明天一早,我自會收束人馬,直殺到北京,取了這明國的江山!”
見皇太極說得如此篤定,身為外人的李衍知道自己人微言輕,只得在心裡嘆息了一聲後不再多言。只是在他的心裡卻認定了一點,金人是一群只重視眼前利益的蠢物,實在不能與之謀。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不,一切並不是李衍所想的那樣。皇太極乃是一代梟雄,豈會被眼前這麼一點點的利益所迷?北京城甚至是大明的江山和那一丁點的財物孰輕孰重他還是很能分辨得出來的,他之所以任由手下軍士放肆搶掠而不進攻北京城是有著他自己的考慮的。因為他記得很清楚,當初連挾著土木堡大勝後的瓦剌人都不能一鼓作氣取下北京,自己這麼點人馬,而且是在明朝大軍並無多少折損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將大明最堅固,屯兵最多的北京城給取下來的。即便真讓自己得逞了,拿下了北京城,以現在手上的數萬人馬也是守不住的,甚至連帶著這裡無數的財物離開都做不到,因為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師很快就會殺來。他這一次的真正目的依舊是在遼東,不過不是那裡的城池和土地,而是那裡的人!
皇太極可以大膽地猜想,當遼東的明軍在知道京城遇到了自己率兵攻擊之後,必然會回軍來救,而他們一心救北京勢必不會有任何的提防,到時候自己便可在道路之上設下埋伏,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了。他相信李衍所說的大明官軍只有遼東之兵可戰的話,一旦這支大明最強的軍隊受到重創,自己想要取下這大明的花花江山就容易得多了。而且重創遼東守軍對自己還有著一個好處,本來是孤軍的他們一旦能打通了遼東的道路,就能進退自如,這對儲存自己的力量還是很有利的。
但是這想法皇太極卻並沒有說與李衍聽,他看得出來,這個為自己提出如此妙計的漢人並不是真心幫著自己的,他只是想借自己的手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已,說不定什麼時候這個人還會成為大金的禍患,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跟他明言呢?就讓他認為大金是如此短視吧。
不過這並不是說他就會放過不打北京,北京城作為大明的都城,除了裡面有著讓金國人人垂涎的龐大財富之外,更是象徵著大明的一個重要城池。若是真能取下了它,甚至不用真個拿下它,只是圍得裡面的人動彈不得,對明國的打擊,以及對大金士氣的振奮也是無法估量的。同時汗位至今尚未穩固下來的皇太極也需要有這種極具轟動效應的大戰來使麾下的將士們真正對自己心服,這也是他肯冒險殺到北京城下的一個關鍵因素。正因為此,皇太極才會定下了一個與前全然不同的計劃。
自己信任的幾名將領,如阿敏等人已經被皇太極暗中派出埋伏在了遼東往北京去的必經之路上了,只要遼東的人馬一來,就會被迎頭痛擊,而京城這邊,當週圍的縣城盡被所破之後,自己也將帶兵攻城,迫使遼東的守軍更急地趕來送死!可是現實卻有些讓他失望,顯然明軍的情報得的很快,在自己真個收束了人馬準備繼續南下的時候,那些小城已經空無一人,根本不給金人殺人立威的機會了。如此一來,金軍只有全力直衝北京城,以給大明其他各地一種京城岌岌可危的感覺。
遼東,山海關。趙率教在堂上來回走動了半天之後,終於一頓足道:“顧不了這麼多了!建奴竟從他處突入我大明腹地,兵鋒更是直指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