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李承乾聯絡了對皇上心懷不滿的叔叔、漢王李元昌和吏部尚書侯君集等人,密謀刺殺李泰,然後發動宮廷政變,一舉奪得王位。這想法頗像李世民當年的“玄武門之變”。不過,內定的刺客紇幹承基卻成了叛徒,深夜,跑到李世民那裡告發。李世民正在睡覺,一聽,氣得雙手亂抖,圍著龍床直轉圈。他可不想讓自己乾的事,再讓兒子重演。於是,當即傳侯君集進宮,出其不意地抓住了他。再派禁衛軍將其他叛亂者悉數拿下。李承乾被廢為庶人,軟禁在高牆大院裡。李元昌被逼自盡了事。三下五除二解決了這場未遂政變。
太子之位空缺,李泰大喜過望,覺得太子位非己莫屬,開始耐不住了,整日洋洋自得,見了晉王李治,就嚇唬他:“你和李元昌關係不錯,現在李元昌敗滅了,你的好日子也到頭了,你不覺得憂愁嗎?”
李治天性膽小懦弱,聽了以後,果然害怕,整日愁眉苦臉。好幾天吃不下飯,長吁短嘆。太宗李世民看到了,就奇怪地問:“你這幾天愁眉苦臉的,為了什麼?”
李治開始不吱聲,被李世民問急了,才說李泰嚇唬他。李世民聽了,頗感失意,後悔曾說出立李泰為太子的話。
立個太子怎麼這麼難!李世民心裡十分煩悶,想問問李承乾一些話,於是,駕臨右領軍府,看望幽禁在那裡的李承乾。承乾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風,孤家寡人,人顯得更瘦小了,一瘸一拐來到李世民的跟前。
李世民看見長子承乾弄成這個樣,一陣心酸,卻又表情嚴肅地問:“你為什麼做這大逆不道的事情?”
李承乾倒不在乎,坦然地說:“兒臣自幼就被立為太子,還有什麼奢求?只不過是遭到李泰這個偽君子的巧言暗算,兒臣才不得不聯絡朝臣,以圖自安。兒臣如今也自知罪過不可饒恕,深為自己的不智之舉內疚。父皇怎麼處置,兒臣都甘願承受,只是遺憾的是,陰謀者李泰竟能得逞。”
李承乾的話,無異又在背後捅了李泰一刀。李世民雖未盡信,卻進一步認識了李泰虛偽的面目。回宮後,躺在床上,想了一夜,決定把太子之位賞給九子晉王李治。
第二天,李世民來到兩儀殿。叫其他朝臣退出,獨留下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和晉王李治。然後李世民大哭起來,說:“我三個兒子,李祐、李承乾、李泰,一個弟弟李元昌,都做出這樣不成器的事,我真失望呀。”說著,李世民就流下了兩行長淚。
長孫無忌抹抹眼淚,問李世民:“皇上,您打算怎麼辦?”
“我想立晉王為太子。”李世民這才收起把戲,說出自己的打算。
長孫無忌以手擊掌,大聲說:“謹奉詔,有異議的,臣請皇上允許我斬了他!”
李世民忙拉過李治,把他推到長孫無忌的跟前,說:“你舅已經許你了,快拜謝!”
李治被父皇李世民的話,正愣神間,才知自己成了太子,慌忙聽從父皇的話,給舅舅長孫無忌深深施了一禮。李世民又說:“公等已同我意,不知外面議論如何?”
長孫無忌說:“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乞陛下問百官,如有不同意的,就算臣負陛下,殺我也沒有話說。”
其實,皇帝和幾個重臣都一致同意立李治為太子,文武百官誰敢說個“不”字?就這樣,性格懦弱的李治就這樣登上了儲君之位。當然,李治也不是李世民理想的皇位繼承人。李泰一句話就可以嚇得他幾天吃不下飯,將來怎麼能君臨天下,領導百官?可是不立李治又立誰呢?玄武門之變的鮮血不能再流了,兄弟互相殘殺的悲劇再也不能重演了。愛子之心,人之常情。李世民殺了自己的哥哥弟弟,卻不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再出意外。事後,李世民也曾對長孫無忌等人道出自己的苦衷:
“我如果立李泰,儲君之位可徑求而得,但是,泰一旦繼承皇位,承乾、治兒也別想活了。現在立晉王治,泰兒和承乾可無恙也。”
貞觀二十三年的春天,李世民的寢殿——長生殿裡,雖然瀰漫著濃重的垂暮氣息,但御苑內外,卻春光爛漫,溫暖慵懶的空氣從甦醒的土壤上輕輕滾過,新鮮的嫩草伸出嬌黃的葉片。節氣在挑逗著萬物。雲雀和仙鶴在高高地殿簷上發出清脆的啼叫。一群群身著豔裝的妃嬪們,或奔跑在後苑的草地上,或泛舟於太極宮的海池上。冬天過去,脫下厚厚的棉衣,似乎也卸下了一層累贅。少女們的動作格外的輕快。
武則天獨自徘徊在翠微宮外,有心無心地呆看幾個刺玫瑰的花蕾。美麗的大玫瑰花,你會做到花王和花後嗎?快快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