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1章 草原上的問題

所有人都是認真的聽著,而田蒙同樣是拿著一個筆記本在那裡做著筆記。

別說是田蒙,就連房玄齡這邊就帶來了幾個書記官員。

“殿下,您慢一些,讓他們都記下來。”房玄齡趕忙開口道,攔住了準備繼續說下去的李恪,讓旁邊的這幾個人能夠有時間記錄。

李恪有些無奈,他看著那幾個人有些面熟,“這幾個不是史館(非錯字,大唐設立了史館,專門負責監修國史,史書等,史官也是隸屬於史館)的人嗎?”

“是呀,他們之前就是史官,速記這方面他們比較擅長,所以臣才將他們從門下省借了過來,現在史館這邊也在培養速記官員了。”房玄齡點點頭道。

史官目前還隸屬於門下省,不過歷史上等到了後面會劃分給中書省管轄。

“行吧。”李恪有些無奈。

“既然這樣,那我順便說一些問題,你們都記錄下來。田蒙你也記一下,你去了草原上,基本都會遇到這些問題。”李恪開口道。

“是,多謝殿下。”田蒙開口道。

等這些書記官記載的差不多了,李恪才繼續開口道:“第一個問題,草原牧民都有一個傳統觀念,那就是以牲畜的多寡來展現自己的富裕程度,雖然說草原上大部分牧民擁有的牲畜數量極少,絕大多數都是貴族的。”

“但等我們將這些牲畜都分配給普通的牧民之後,這種思想他們肯定也是深入到腦海裡面的,也就是說,短期內問題不大,但即便是我們跟他們分配了再多的草場,他們不餓肚子的情況下,他們都不願意讓牲畜出欄,也就是說,草原上的牲畜數量會越來越多。”

“而一旦草場的可容納牲畜數量超過上限,草場就會遭到永久性的破壞,而像是瀚海州這些地方的大部分草場,如果一旦遭到永久性破壞,想要恢復需要花費巨大的力氣。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李恪認真的開口道。

後世的塞罕壩就是一個巨大的例子,塞罕壩在清以前可是水草豐茂之地,從康熙22年開始一直到清朝末期,到時候共和國建立的時候,這片土地幾乎已經成為沙漠。

如果不是那一代塞罕壩人的治理,它幾乎都不可能憑藉自然恢復了。

同樣,後世的蒙古國更是一個巨大的惡劣例子。

國內花費了幾十年,瘋狂努力,終於將原本沙塵暴源頭的毛烏素沙漠等都給消滅了,結果特麼隔壁開始輸送沙塵了,這誰也遭不住。

輸送沙塵也就特麼算了,還輸送草原火災,就特麼無語。

所以這些問題李恪說出來之後,就得讓他們提早重視起來,一旦草原和中原和平之後,草原的人口必然會增長的,草原人口增長,牲畜的數量也會增長,但是牲畜的數量必須要控制。

現在提前做好一切準備是必須的。

“是。”

“第二個問題,注意草原的三化問題,比如說因為百姓的數量增加,以及中原和草原之間的和平,有一些草原牧民,甚至是靠近草原的官員可能為了糧食等方面的產量,允許部分草原開始毀草開荒,種植糧食。”

“這樣雖然短時間內可能解決當地的糧食問題,但草原並不適合種植糧食,而一旦其他地方的糧食豐產,或者說運輸前往草原的糧食越來越多,這些本來就產量不高的耕地就會迅速被牧民放棄。重新變成荒地。”

“但是重新變成荒地的土地已經被破壞了原本的草場方式,想要恢復成原本草原的樣子,即便是沒人放牧都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有人放牧,會迅速變成荒漠。”

“所以,很多不適合種植土地的地方,嚴禁發展農耕經濟。破壞未來大唐最大的天然草場。”李恪認真的開口道。

“第三條,就是牧民適應了遊牧生活,粗放的管理,自由放牧,這樣會導致他們的牲畜沒有固定的棚圈,沒有牧草儲備,牲畜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將會非常差!一旦在草原上遇到大雪災,牧民牲畜的死亡率將超過百分之五十以上!這一點同樣要重視!”

“第四,就是牧民如果過於分散的話,牧民的畜牧產品未來分散經營,變現能力將會變差,牧民富裕起來就是一個偽命題,光靠羊毛是無法富裕的,想要讓他們跟大唐同心同德,那必須要讓他們富裕起來。”

“所以我們還不能讓牧民太過於分散遊牧,而如果組成鄉鎮之後,我個人的意見是鄉鎮裡面,甚至接鄉鎮聯合進行一些畜牧產品加工的方式來出售這些畜牧產品。”

“還有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針對草原的政策,絨山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