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只要身體健康,大唐這邊都要!每個人都會安排相應的工作,不管是剷除雜草,平整土地,還是做其他的,都能找到合適的活兒。
另外就是對現有的碼頭進行加高,堆砌探測航道等等。
雖然這個碼頭比不上大唐的碼頭,但幾乎是新羅唯一的對外碼頭,所以這個碼頭的航道其實也經過了好幾百年的擴充。
古代的碼頭不管是海港還是河港,幾乎都是遵循灣闊水深的原則,有水灣的地方建設港口,就可以避免狂風暴雨帶來的海浪影響。
水深自然是可以停靠大量的船隻。
同樣金城附近的這個港口碼頭也是如此,現在的碼頭水深估計就至少有七八米深度,
這個深度完全可以滿足現在大唐的主力戰艦,滿載排水量2800噸的戰艦,大唐的主力戰艦滿載吃水深度也只有4.5米而已。
但因為船隻高大,而這裡的碼頭太低,裝卸貨物很麻煩,所以李道宗他們要重新擴充建設碼頭。
古代的碼頭跟現代深入海洋深處的碼頭不同,尤其是海港,即便是是有天然的海灣,但是因為水深等緣故,建設大型港口也很難,最多可以建設一些小型碼頭,停靠一些小型的漁船。
大型海港碼頭在古代建設是非常難的,所以在慶州的東北部四五十里的地方就有一個天然的海灣可以建設港口,也就是後世的韓國浦項市所在的位置。
那裡在未來是韓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但現在那裡也就是一些漁民在使用有個小碼頭而已。
而類似於後世海港的碼頭,大唐已經開始建設,但那是有了鋼筋水泥之後才能夠建設起來的,木質碼頭不是不行,而是停靠漁船等可以,大型戰艦可就太難了。
除了這些之外,而目前不管是大唐,還是其他靠海國家的海港,準確的說……還是河港。比如大唐不管是廣州港,上海港,其實都是建設在江河入海口裡面,而不是真正的靠海。
之所以如此建設,自然是因為河港建設更加容易,靠近河岸的地方開始打樁等方式固定岸邊,等固定好了之後,就開始挖掘打樁外圍的泥土。
因為靠近河岸,即便是挖的很深也沒有多大的難度。
這樣的港口很快就可以建設出來,這可比海岸線建設的難度要低多了,而且風浪更小,更加安全。
現在金城的這個港口,準確的說就是河港,它的準確位置是後世韓國的蔚州郡的太和江。
雖然太和江只是一條不到五十公里長的河流,放到大唐,估計最多也就是一條溪水之類的,但在日後的韓國就是江了。
因為新羅的金城距離這裡最近,所以這裡的港口發展的速度也是最快,當然也是因為現在的船隻對港口的要求、水深要求都不高。
如果要求更深的船隻的話,估計隔壁不遠的釜山就會發展起來了,但現在釜山的那個碼頭還不如這裡呢。
河港的建設和擴充相較於海港那可是簡單的多了。
李道宗也不準備建設延伸入河流當中的碼頭,而是直接在岸堤邊緣建設就可以了,延長擴充碼頭就行了。
但跟原本的碼頭建設,先打基樁,後將外面的泥土挖掉不同,這樣的速度太慢,李道宗決定直接從河岸向水中延伸一米左右的距離打下基樁。
這段河岸,這個距離的水深基本已經可以達到七八米左右,足夠大唐船隻的停靠了。
按照這個基樁來打的話,多出個兩千米長的碼頭不成問題。
基樁的選擇是直接從大唐國內運送而來的十五米長,成年人胳膊粗的鋼管。
這些鋼管是直接捲起來,透過鍛打鑄造在一起的鋼管。
不過要等到第二批貨船才能抵達了,一共大約2000裡的距離,以大唐現在的海船速度,並且夜晚可以行船的情況下,大約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可以趕到。
來回也不過四天的時間而已。
在這之前,只需要做好提前的工作,比如說打下基樁之後,準備好大量的填充物,將基樁和岸邊之間的空隙都給填滿。
比如說大量的碎石直接填充麻袋,然後扔進去打造地基,這是最快的填充建設方案。
之所以如此建設主要也是為了後期將碼頭建設的更高,這樣的話,船隻停靠之後,貨物裝卸也更加的方便。
不過這就需要大量的石頭了,正好,這港口的周圍不遠處就有一座山,石頭是肯定不缺的。
大唐不缺糧食,這個時代或許是沒有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