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6章 造反的開始都是讀書人

跟孔穎達敲定了相關的事情,這件事肯定不能第一時間下發,因為要等到全國的成績統一之後才行,而且那些判卷完畢的試卷要統一運送到長安城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一次考試的特殊程度,根據一些答案等方面要一些經過專業學習統籌歸納學的人員來進行進一步的分配。

比如說一些出身百姓的孩子,雖然他們整體成績都落後,但這是因為他們學習時間的問題,而為了儘可能的挑選人才。

這就需要統籌歸納方面的人員對李恪提前給出的這些試題的難易程度等進行統籌歸納,到時候,一些出身自百姓,雖然學習時間短,導致考試成績差,但實際上大腦卻足夠聰明的人也能被挑選出來一部分。

而這些負責統籌歸納的人員目前李恪這裡教授出來的不多,佼佼者自然就是李嫣,不過這件事自然不可能讓李嫣來幫忙,到時候由下面的人來處理就可以了。

這些人員不多,所以所有的試卷都運送到長安城來進行歸納。

還好,這個時代的節奏本身就慢,一次考試出成績慢一兩個月也很正常。

而所有的試卷到時候都會用最快的速度由騎兵運送。

不過,教育部的相關通知雖然沒有下發,但是這些資料和成績都已經出來了,弄到具體資訊的人沒有,因為公共安全部這邊在盯著這件事。

但是知道大概資料,就是有多少人參加了考試等資訊,其他的資料他們肯定是無法得到的。

因為負責具體資料的人現在還在處於封閉管理期間。

而大概的資料李恪之所以沒有制止,其實就是他故意放出去的。

整個長安範圍內總計有三萬五千多人參與考試。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這個長安範圍內自然不僅僅是居住在長安城的人,還包括長安周圍的這些人口大縣等等。

但即便如此,這個數字都已經讓所有的門閥世家沉默了,因為在這三萬五千多人裡面,門閥世家幾乎大部分的優秀學子派遣出來,只有佔據了不到一半。

而剩下的一大半,都是以前根本無法參與科舉,無法參與到國家政事當中的人,但這些人卻參加了考試。

還有四千多人是來自於真正的底層百姓。

這是什麼概念?他們或許不知道,但李恪卻知道,從科舉制度發明以來,到一千多年後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結束,全部的進士人數也不過十四萬人出頭。

而這十四萬出頭的進士裡面,光清朝就有位,大明一共約為人,而宋朝有多少呢?接近六萬!

而剩下的遼、西夏、金、元加起來大約為四千多人,隋唐五代加起來總計才六千多人。

而分到大唐的進士數量就更少了,而在大唐原本參與科舉的門檻就不低,進士錄取數量雖然很低,但實際上要遠遠高於後面的明清時期。

但即便如此,大唐每次錄取的進士不過二三十人。

固然是因為錄取的人數少,但同樣也因為參與考試的人本來就是少。

而現在……僅僅長安就有三萬多人考生,注意這是達到了考試標準的就有三萬多人,如果算上全部學生呢?

這個學生數量怕不是衝著十幾萬去了。

這光是長安周圍啊,雖然說長安算上週圍人口大縣大約有接近二百萬人了。

那大唐全天下有多少讀書人?而這一次符合考試標準的考生又有多少人?

如此龐大的數量,這些門閥世家不知道後世的情況,但他們知道大唐的情況。

大唐每次參加科舉的人數多少?就算最簡單的秀才試,人數也不過就是數千,而進士和明經試,人數更是隻有二三百,甚至更少。

而現在呢?光是長安周圍就是三萬多!十倍都不止!

並且這次考試都不是最簡單的考試,聽說是殿下設立的較為高階的考試了。

雖然他們不知道最後考試出來的人才到底如何,但光是這個數量就讓所有人覺得驚恐,覺得更加的直觀。

難道殿下所言,天下皆是讀書人,或者不敢說天下皆是讀書人,但天下皆能識字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嗎?那個時候,大唐會強大到什麼樣的地步?

而……那個時候,大唐真的能夠穩定嗎?

歷朝歷代造反的最開始不都是讀書人嗎?不管他是什麼樣的出身,但肯定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讀書人。

史記當中記載陳勝吳廣,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說陳勝吳廣是第一次反抗暴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