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不但沒有被制止,反而愈演愈烈。兩次危機中,美聯儲都有積極救市,但是救市的效果卻恰恰相反。這是因為前者在美國宏觀經濟較好的大背景下,屬於人為投機等因素引起的短期異常波動,所以美聯儲的干預效果明顯;而後者是在美國經濟基礎面受次貸危機、“雙赤字”和高負債等因素的多重侵蝕的背景下,即使美聯儲不斷救市,從中長期來看,也無法為美元走強提供根本的經濟基礎,所以美聯儲的干預效果不明顯。

資料來源:李雪飛。次貸危機和美元貶值推動美國經濟結構調整 [J]。當代世界:2004(9)。三、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國際協調

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很多時候不是單邊的,往往會聯合其他國家的央行共同干預外匯市場。但是由於匯率的變動影響到各國的經濟、金融和貿易等多個方面,因此各國中央銀行在對待匯率變動問題上的動機和意願各不相同。判斷一國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是真心實意的聯合行動還是出於其他不軌動機,最為關鍵是看匯率的變動是否符合該國的利益或既定政策。如果幹預不符合該國的利益或既定政策,那麼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極短暫的,甚至一旦有風吹草動,市場會將之前的戰果全部吞噬。

例如,2000年9月歐洲中央銀行希望聯合美國干預外匯市場,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曾發表講話,既表示美國政府會在適當的時候干預市場力挺歐元,又表示美國政府 “強勢美元”的政策沒有改變。美國一邊購買歐元賣出美元,一邊表示希望美元走強,顯然是向市場表示,美國干預市場只是迫於歐共體國家的壓力。後來,美國於2000年9月22日在國際市場上瘋狂地拋售歐元,曾一度使歐元/美元跌至0�8227的歷史低位。由此看來,各國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國際協調,時常夾雜著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博弈,干預行動究竟能否形成對合作各方都比較有利的格局,也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第五節 暗度陳倉熱錢湧:投機因素及其

對匯率的影響投機是利用不對稱資訊和時機在市場交易中獲利的行為。投機行為將著眼點放在價格變化上,很少考慮交易品種的實際價值。在資本市場上,投機行為和投資行為是互相依存的,在投機交易的驅動下,市場才更具有活力。從經濟學意義上講,投機經常被定義為價格風險的轉移過程,即在交易者對資產未來價值存在分歧的前提下,投機行為將價格風險從厭惡風險的交易者向風險中性或風險喜好的交易者轉移,或者是從處於高風險的交易者向處於較低風險的交易者轉移。本質上來講,投機是一種為賣而買的市場行為。

一、投機因素對匯率變動的影響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條件下,主要發達國家放鬆資本管制,而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嘗試著效仿。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資本流動暢通無阻的前提下,投機交易越來越盛行於外匯市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步伐的加快,穿梭在外匯市場間的鉅額投機資本,能夠在一段時期內積累起巨大的買方或賣方力量,進而左右一國貨幣匯率的走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全球外匯交易額中80%的交易是投機性交易。因此,投機因素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浮動匯率制度本身存在著某種內在穩定機制,即投機者會低買高賣,以此使匯率穩定在一個相對平穩的區間。但是近二十多年的實踐表明,與固定匯率制度相比,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的易變性特徵使其經常出現大起大落,給國際經濟活動帶來許多不確定風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其商品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金融市場卻先行被要求與國際市場接軌。由於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相對薄弱,其弱勢貨幣遭遇投機者衝擊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強勢貨幣。

在一國中央銀行的借款能力有一定限制的條件下,由於對政府未來政策的預期,即便是在儲備水平看起來足以處置正常的國際收支赤字時,投機者仍然可能找到漏洞衝擊該國貨幣,引發貨幣危機。投機者對匯率的投機性攻擊表面上看是突發事件,但其深層次的原因往往源自商品市場,經常專案赤字是引發貨幣危機的罪魁禍首。

二、國際“熱錢”流動對匯率的影響

“熱錢”是在國際間專門從事牟利活動的短期資金,其主要特點是流動頻繁,集中活動於投機性產業(如證券市場、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驅動“熱錢”流動的主要因素是各國間的利率差別、匯率變動以及某國投機行業的盈利空間。因此,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