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廢伏。東周君以區區王室後裔而行天子之命,恣行妄為,與民相離,黔首無所告。中人將逃其君,去其親,又況於不肯者乎?我大秦之主奮先王之餘烈,歷經百年圖治而崛起河西。王室衰西秦興,此乃天授命我主。我主奉天承運,修德立善而為天下之民長,長有德而息無德,賞有義而罰不義,興民德而罰民怨。今東周君以諸侯之命而用天子之禮,逆天違地,以無道之君伐有道之主,且乘我大秦痛失二主之際,煽誘各國轟然而起,奸詐至極也。
我主�墨節哀,興義兵以救民之死。子之在上無道,據傲荒怠,貪戾虐眾,恣雎自用也,闢遠聖制,醜先王,排訾舊典,上不順天,下不惠民,征斂無期,求索無厭,罪殺不辜,慶賞不當,天之所誅也,人之所仇也,不當為君也。今兵之來也,將以誅不當為君者也,以除民之仇而順天之道也。民有逆天之道,衛人之仇者,身死家戳而不赦。有能以家聽者,祿之以家;以裡聽者,祿之以裡;以鄉聽者,祿之以鄉;以邑聽者,祿之以邑;以國聽進,祿之以其國。義軍之來也,攻伐無道而拯救生民也!義軍之過也,秋毫無犯而市肆勿變也!諸侯列國若出兵相助,當為本軍所歡迎;若助紂為虐,則同在殲滅之列,不謂言之不預也!
檄文一出,人人驚恐,東方各諸侯國惟恐招來飛禍,都打消了出兵救援的心思。就是魏國與趙國兩個結盟的國家也因為呂不韋早已暗中派人活動,內部對於出兵救援之事爭論不休。呂不韋趁各國觀望犯猶豫的大好時機,以十倍於東周國的兵力壓境而來,直逼國都鞏。
東周君堅閉城門等待多日,不見其他國有一兵一卒救援,傷感之致,但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拒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在眾人的勸說下,東周君開門納降,率百官匐匍於地,跪迎呂不韋大軍入城。呂不韋端坐在飾有華蓋的戰車上,隨大軍緩緩駛入城內,來到王宮大殿前,見東周君跪在地上,脖頸上套著繩索,正向自己頻頻叩首,其他文武大臣也衣冠不整地散跪在東周君身後,呂不韋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感,這是他有生以來從未體驗過的快感,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有人向他這樣跪著,而且跪在面前的竟是赫赫周天子的王室後裔,有君王之稱。
呂不韋稍稍心猿意馬之後,輕捻鬍鬚,把手一揮,拿出王者之風,用得勝者的口氣說:“東周君有自知之明,順應天命,主動迎降,可謂大過之後有所醒悟,人恆過然後能改,則不失為君子。孤一定奏明大王赦其死罪,保留封邑,維持周王室祭祀。”
呂不韋說著,提高了嗓門,“來人,先把東周君推上囚車押解咸陽,等候發落!”呂不韋在東周國都鞏城歇兵幾日,下令把宮中器皿以及所得偃師、谷城、平陽等七個縣的圖籍裝上車,城中貴重物品一律掠走,能帶則帶,不能帶的就砸毀與燒掉,這樣一折騰,鞏城幾乎成了一座廢城,呂不韋這才心滿意足地班師回朝。
回師途中,呂不韋坐在戰車上一路耀武揚威,躊躇滿志。如果把秦國比作一艘乘風破浪的巨輪,那麼呂不韋儼然覺得自己就是掌管這巨輪的舵手。
凱旋大軍回到咸陽,莊王為了顯示自己初登大王之位後獲得的赫赫戰功,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迎出城外。
在秦國對外掠奪的爭戰史上,這些勝利實在算不得輝煌,但莊王卻高興異常,他認為滅掉東周君打通了秦國東進的戰略通道,揭開了秦國吞併東方各國的序幕。特別是呂不韋“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思想讓莊王看到滅掉東方各國的希望,還有呂不韋向天下發布的那篇恩威並用的征戰檄文,使秦國從觀念上取得了統一天下的合法地步,這小小的勝利在莊王看來,正是他承襲祖業奮發有為的前兆。
莊王為了實現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征戰思想,故意顯出王者之風,接納了呂不韋的建議,不但沒有殺害東周君,而且把陽人之地封賞給他做食邑,允許東周君在那裡建立宗廟,維持先祖的祭祀。
至此,自武王姬發建立周朝,到平王東遷宣告西周結束東周開始,歷經八百多年的周王朝終於徹底畫上了句號。
從此,中華大地上開始了連象徵性的統一君主也不存在的時代,這是一個無天子的時代,然而,“群龍無首”的局面決不會存在太久,因為一個真龍天子已經躍出雲層乘風而來。
二
陽春三月,鳥兒爭鳴,花兒爭豔。
蘭陵的春天似乎比其他地方來得更早,剛入春就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大山深處一片蔥綠,這半山腰間各種說不出名字的花兒爭奇鬥豔,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開放著,像趕春兒似的。山腳下幾株高大的灌木掩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