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爭著重用孟嘗君,惟恐失去這個難得的人才,親自到薛城向孟嘗君賠禮道歉。並請他繼續擔當相位。
孟嘗君再次回到齊都臨淄,離去的門客又紛紛返回,孟嘗君決定重重羞辱這些見風轉舵趨炎附勢的人,馮諼急忙勸阻說:“作為一個政治家,應當胸懷寬廣,俗話說‘丞相肚裡能行船,大將頭上可跑馬’,棄人小惡而成就個人賢德才能為天下英雄豪傑所歸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自古至今都是這樣。居高位而不驕,處逆境而不餒,物有必致之首,事有固然之理,有生必有死,這是物之必致之道,富貴多友,貧賤少朋,這是事之固然之理。日出人們擁門而出,日落人們攜肩而歸,難道是芸芸眾生喜歡日出而厭惡日落嗎?求生趨利是人們的生存本能,公子何必計較這些呢?”
正是馮諼的積極謀劃為孟嘗君的長遠利益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也是他利用諸侯之間的矛盾使孟嘗君挽狂瀾於大廈將傾之際,以致後來為相的十多年中一帆風順,直到生命終結。
馮諼洞曉世事、練達人情、智謀過人的事蹟為信陵君所熟知,他考慮再三,終於接受馮諼的建議,到安王那裡請辭。安王聽說信陵君前來請辭,大喜,但仍假惺惺地勸阻說:“王弟,你不必過於悲傷,為兄當然知道那刺客不可能是你指使的,至於是否是你的門客,那就難說了。寡人無心將你治罪,可對於朝廷百官實在無法交待呀,你引咎請辭也好,暫時可以堵一堵百官的嘴,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等過了一段時間,這事平息後,寡人再把收回的權力交給你,仍由你執掌軍政大權。”信陵君什麼也沒說,默默地告辭了。
安王望著信陵君漸漸遠去的矮小背影,和太子增相視一笑,發出勝利者得意忘形的笑聲。
太子增為了進一步在父王面前顯露自己的政治智慧,又向父親提醒說:“父王不可高興太早,信陵君雖然被解除了大權,但他手下的親信朱亥仍然掌握著兵權,這人可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的,也是信陵君的死黨,當年,他為了信陵君擊殺大將軍晉鄙,將來——”安王聽出一身冷汗,不待兒子說下去,就急忙問道:“我兒可有什麼除去他的妙計?”太子增詭秘一笑,“請父王放心,這事包在孩兒身上了!”
第六章 初諳政務
為了讓嬴政樹立一統天下的信心,華陽太后循循善誘:締造霸業需要有霸氣的君王……諸侯六國不能精誠團結一致抗秦,倒也罷了,反而明爭暗鬥,沉湎聲色。可憐威名遠播的廉頗,竟被淪為交換物品,給趙王換回了一位千嬌百媚的香香女……
一
空曠的殿宇中間端坐著祖孫二人,雍容華貴的祖母剛才不知講到什麼傷心之處,輕輕揩去眼角的淚水,微微嘆息一聲說:“好孫兒,咱嬴氏的這半壁江山就交給你了,真難為你了,你才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對於一個孩子應該享受的天真、爛漫、童趣與撒嬌只能與你無緣了,你不是大人卻要做大人也難能做到的事,祖母也不想讓你一個孩子過早地承擔太重的人生負擔,可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呀,奶奶可以幫你承受痛苦,卻不能代你做君王呀!”
少年揉揉紅腫的眼睛說:“奶奶,孫兒只說了一句話就被仲父訓斥一頓,說孫兒有失君王的尊嚴,今後再也不許那樣說。”“你說了什麼話遭到丞相的批評?”
“孫兒同仲父接見大臣時,一名大臣不小心把帽子碰掉了,我看見他頭上光光的,一根頭髮也沒有,忍不住笑了,說了句好亮呀!”華陽太后也被嬴政手舞足蹈的樣子逗笑了,但她立即收斂笑容,一本正經地說:“仲父訓斥你是對的,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別是那些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他本身就感到痛苦,你又怎能嘲笑他的缺陷呢?你的快樂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常人都不應該,更何況你是一國之君呢?做君王的應有為君之道,本著明君英主的風範行事。”嬴政困惑地望著華陽太后,“奶奶,什麼才是明君英主的風範呢?”華陽太后一時語塞,想了想說:“就是像三皇五帝那樣,能夠任人為賢,以德服人,凡事為百姓著想,講究禮儀法度,用仁愛之心統御百姓,使老有所養,幼有所育,鰥寡孤獨者有所依,青壯勞力者有所用。”“三皇五帝都是些什麼人?”
“三皇五帝都是遠古時代的國君,三皇即天皇伏羲氏、地皇燧人氏、人皇神農氏,伏羲氏教會人們飼養牲畜。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給黑暗帶來光明,也改善了人們吃食的習慣,教會人們如何用火燒水做飯。神農氏嚐遍百草,分離出可以種植的農作物,也找到了能夠用來治病的各類草藥,給百姓衣食之外,也減輕了人們患病時的痛苦,這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