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馬在宮中等到半夜才見桓齒奇入宮,卻無法接近太后寢宮,只好躲在遠處監視進出之人。直到深夜,才見桓齒奇與成先後離開,知道再等下去也無益,也悄悄消失在夜幕中。嘟——嘟——粗獷的號角聲中,長安君成和桓齒奇縱馬來到整裝待發的隊伍前面。這十萬大軍都是桓齒奇精心挑選的,馬肥兵壯,士兵能征慣戰。
檢閱完畢,二人正準備告別送行的文武大臣催馬出征。忽然傳來訊息,夏太后無病暴亡。眾人大驚,成一陣腦暈,幾乎從戰馬上栽了下來。桓齒奇急忙催馬跑到成身旁,伸手扶住了他,低聲說道:“君爺節哀,太后這是以死表明心志,督促我二人誓死完成大業。人死不能復生,君爺能夠完成太后心願,她老人家在天之靈也會欣慰的。”
長安君擦乾眼淚問道:“現在是否立即出發?”
桓齒奇想了想說:“奏明大王,三軍縞素出征,以壯軍中士氣。”不久,從城內傳出口諭,同意長安君請求,三軍戴孝,縞素出征,即刻出發!
“嘟嘟嘟——”軍號再次奏響。
成一身玄色衣裳走在隊伍前列,桓齒奇驅車走在身後,大軍如一條蜿蜒爬行的黑龍向潼關方向前進。大軍進駐屯留,桓齒奇建議說:“此地雖小,但易守難攻,距趙國邊境較近,君爺不是與趙太子嘉有約嗎,現在就寫一密信派心腹之人送往邯鄲,等到趙國援軍一到,我等立即舉起反叛旗號,咸陽城內再有子伊等人內應,大功可望成功。”
成接受桓齒奇建議,立即派人與太子嘉取得聯絡。太子嘉暗暗高興,估計有機可乘,奏報父王秦兵來犯,再次要求和相國龐一同率軍迎敵。
趙襄王也聽到秦兵進駐屯留的訊息,同意了太子嘉的請求,派龐為大將,扈輒為副將,太子嘉為督軍,領兵十萬前往屯留迎敵。
龐把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扈輒率領駐紮在太行山脈的堯山上,一路由自己率領駐守在慶都,兩軍遙相呼應靜觀秦軍動向。成得知太子嘉援軍到來,立即把軍中將領召集在一起,取出先王遺詔,傳示眾人,然後說道:“先王在世之日就已經覺察呂不韋以李代桃謀篡王權之野心,但為時已晚,呂不韋控制了先王寢宮。先王無奈,偷偷留下遺詔。呂賊害死先王,擁立嬴政為王,自己大權獨攬,排擠嬴氏宗親,準備徹底控制朝局後篡改嬴秦宗廟社稷。好歹蒼天有眼,呂賊沒有把當年服侍先王之人殺盡,此遺詔幾經周折終於重見天日,揭穿呂氏陰謀,不然,天下人都被他迷惑了。如今太后以死昭示我等奮力一搏,完成先王遺命,上天降大任於我等,成敗在此一舉,有願意替天行道鏟惡除逆之人隨我舉起反叛大旗,不同意者發給路費盤纏各請自便!”
事出突然,眾將面面相覷,裨將楊端和說道:“如今趙軍屯兵太行,我等內訌,恐怕為趙人有機可乘,此事不如等到伐趙之後回京商議,出示先王遺詔迫令——”不等楊端和說下去,桓齒奇就吼道:“咸陽是呂氏天下,呂賊敢謀逆先王會乖乖答應退位嗎?如今回京是自投羅網。實不相瞞,趙兵是長安君借來除逆的,只要我等在此舉事,天下人一定紛紛起兵響應,咸陽城內也有子伊等王室宗親作內應的,成功指日可待。眾將有擁戴之功,日後都可封侯!”桓齒奇話未落音,一名小將走出來嚷道:“我不想封侯,也不想送死,爾等在此封侯吧。”
那人說完就向外走,桓齒奇飛身趕上去就是一刀,頓時血濺人亡。桓齒奇罵道:“不識抬舉的賤種,你越是怕死我越讓你死!”眾將噤若寒蟬,楊端和知道桓齒奇的脾氣,也不再吭聲。在桓齒奇的威逼下,眾將紛紛歃血為盟,舉起反叛大旗。
長安君反叛的訊息聳動天下,眾人議論紛紛,大多數人持觀望態度,靜觀事態發展。訊息傳到咸陽,司空馬把一份檄文放在呂不韋前面,呂不韋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道:長安君成詔告天下臣民知悉:傳國之義,適統為尊;覆宗之惡,陰謀為甚。文信侯呂不韋者,陽翟之賈也,承蒙器重,用為寵臣,不思圖報,窺咸陽之王器,心歹至極矣。今王政,實非先王之嗣,乃不韋之子也。始以懷娠之女,巧惑先君,繼以奸生之兒,遂蒙血胤。恃行全為奇策,邀反國為上功。兩君之不壽有繇,是可忍也?三世之大權在握,孰能御之!朝豈真王,陰已易嬴而為呂,尊居假父,終當以臣而篡君。社稷將危,神人胥怒!某叨為嫡嗣,奉天承運,欲訖天誅。甲冑干戈,載義聲而生色,子孫臣庶,念先德以同驅。檄文到日,磨厲以須,車馬臨時,市肆勿變。
呂不韋再也讀不下去,嚓嚓,把寫有檄文的錦帛撕得粉碎,啪地一下擲到司空馬臉上,氣呼呼地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