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開解釋說:“殺了頓弱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糕。因為頓弱一死,秦人在天下佈滿奸細,這訊息很快會傳到秦軍。一個李牧都不能擺平,倘若秦軍與李牧聯合而來,邯鄲傾刻即亡,大王和王太后將死無葬身之地。”
王太后一聽郭開說得有理,便問道:“以郭丞相之見應該如何處理這事?”
郭開說道:“常言說:攘外必先安內。依臣之見現在趙國最大的禍患是公子嘉與李牧合謀謀反,必須先剷除國內異己勢力才能全力以赴對付秦國。公子嘉不足為懼,可怕的是李牧,他擁有二十萬大軍,要想平定公子嘉與李牧的叛亂,必須搶先下手奪取李牧兵權,並害死李牧,李牧一死,公子嘉將束手就擒。”
王太后憂慮地說:“李牧既然勾結趙嘉謀反,怎麼會輕易交出兵權呢?他不交出兵權何以敢動他一根汗毛?”
郭開略一思忖,說道:“臣有一計不知是否可行?”“郭丞相請說!”王太后急忙說道。
“可以效法信陵君攜朱亥奪晉鄙兵權的做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派人以犒賞三軍之名攜聖旨到李牧軍中,暗中派死士捉住李牧,然後宣讀大王旨意將李牧就地處死。”王太后點點頭:“這條計策可行。”
一直蹙眉沉思的趙王遷忽然說道:“這會不會是秦國人使用的反間計呢?他們見李牧連勝秦軍兩仗,就是王翦、楊端和親自領兵來攻都不能前進一步,才使用這種卑鄙的伎倆,欲借我趙人之手除去李牧,倘若我趙國中了秦人奸計錯殺功臣,這可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令天下人嗤笑不說,也會留下千古罵名。”
郭開連連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起初臣也是這麼想的,但種種跡象表明頓弱不可能使假,我為了從他嘴中得出幾句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是設法將他灌醉並用湯藥引誘,他至死也不會走露半句,他清醒的時候我問他住處,他都隻字不提。”郭開忽然想起一件事,連忙問道:“大王可否聽到邯鄲城內正在傳唱的一首歌謠?”“什麼歌謠?”
“秦人笑,趙人號,以為不信,視地生毛。秦人何笑?趙人何號?十八子反,代王回朝。臣剛聽到這歌謠時僅僅感到其中有一種不祥的預兆,究竟預示著什麼卻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終於明白了,這歌謠不正預示著李牧與趙嘉謀反嗎?‘十八子’正是‘李’字,公子嘉賜封代郡可以說是‘代王’,‘回朝’正指他們兵圍邯鄲,圖謀造反。”
趙王遷笑道:“就這歌謠的詞義可以這樣解釋,但這歌謠就不能是有人故意在街頭散佈的嗎?”
“民間突然傳唱的歌謠往往都是讖語。據說周宣王時鎬京就流傳著這樣一首兒歌:月將升,日將沒;厭弧箕筋,幾亡周國。
果然,周幽王寵褒姒就是從‘厭弧箕筋’引起的,大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讖語是上天派人預先警示下人的。如果能及早參破讖語想方設法加以補救,也許能夠解救危難,否則,就是對上天不忠,必遭天怒,事情也就會按讖語所說成為現實。“趙王遷不等郭開繼續說下去,搖頭說道:”藉助兒歌與民謠行間是秦人善用的伎倆,據說在長平之戰時,廉頗連營壁壘對抗秦軍,秦二年未能佔領趙一寸土地,後來派人入趙散佈流言,說:趙將惟馬服君最良,聞其子趙括勇過其父,若使為將,誠不可當!廉頗老而怯,屢戰俱敗,失亡趙卒三四萬,今為秦兵所逼,不日將出降矣。
結果父王聽信謠言把能征善戰的大將廉頗換下,讓只會紙上談兵而無實戰經驗的趙括率軍與白起對陣,致使長平一戰趙國全軍覆沒,四十萬大軍被坑殺,從此我趙國由盛而衰。事情雖然已過三十年,秦國若故計重用,我趙國可不能再上秦人的圈套,吃一塹長一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先查明此事真相後再作處理,萬萬不可草率而行,中了秦人奸計,後悔都來不及了。“趙王遷話未說完,王太后就大聲喝斥道:”等到查明此事之時我等早就成為趙嘉與李牧的階下囚了,你小小年紀怎麼會知道人心險惡、權勢之間爭鬥的殘酷!為了爭權奪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殺之類的事比比皆是,不說其他諸侯國,就拿趙國來說,趙主父餓死沙丘宮不就是父子兄弟之間爭權奪利的慘劇嗎?趙嘉豈是省油的燈,自從母后來到趙王宮,趙嘉母子就百般刁難我,不是郭丞相處處為母后出謀劃策,只怕我母子早已命喪黃泉,哪有你今日的王位。趙嘉自從失去太子之位後,對我母子更是懷恨在心,當初,他主動要求去代郡時就有謀反之心,如今又有大量證據表明他勾結李牧謀反,生死關頭當斷不斷必有後患!此事你不必做主,一切聽從我和郭相國的安排,就按郭相國剛才的計謀執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