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清白,一切努力只會徒勞,何況自己身陷囹圄,根本沒有機會出去為自己辯解,也沒有可能再上朝堂質問嬴政與李斯。
韓非欲哭無淚,欲吼無聲,悲憤至極,仰天長嘆:“蒼天,只有你明白我韓非的確沒有做出有愧韓國的事,今天就以死來向世人表明我的清白之身!”
韓非說完,一頭撞在監獄堅硬的青石壁上,頓時腦漿迸裂,氣絕身亡。
頓弱見韓非已經死去,長長出了口氣,對獄卒說,快去通報李廷尉,說韓非畏罪自殺身亡。
李斯看看韓非僵硬的屍體,又喜又驚,問頓弱道:“我的心病雖然去了,如何向大王回報才能免受大王猜疑?”“大王不是要讓韓非教授眾王子刑名法學嗎?你只管告訴大王,說韓非聽到此訊息堅決不從,聲稱寧可一頭撞死也不做秦國的走狗,更不願做王子們的老師,眾獄卒本來以為他說的是氣話,誰知放他出獄時,韓非真的這樣做了。”
李斯認為頓弱說得有理,立即去見秦王政,頓弱忙說道:“請李大人履行你我二人事先約定的協議,向大王舉薦我。”李斯想了想說:“我一定向大王舉薦先生,只怕大王不肯召見呀。”頓弱笑道:“對大王用人的原則我早已摸清,大王不用平庸之人,不用性情舉止合俗之人,人愈是怪涎超常,大王愈是倍愛有加,因此,只要李廷尉按我說的去做,大王一定會破格委我重任。”頓弱說出自己的想法,李斯暗歎道:頓弱才智過人,非尋常之輩,我若長久將他壓制在府中,也不是好事,將來他一旦有出頭之日必定報復我,不如藉此機會將他舉薦給大王,他若得到重用我也有一份舉薦之功,說不定他會感激我,成為我的人呢。李斯入宮拜見秦王政,奏報韓非在獄中自殺的事,嬴政聽後沉默不語。
李斯怕嬴政有所懷疑,又說道:“大王對他恩愛有加,仁至義盡,是韓非不識好歹,一意孤行,自尋短見,大王何必內疚呢?”
嬴政搖搖頭:“寡人不是內疚,我是為失去一位難得的人才而惋惜,韓非一死,何人助寡人改革法制,整頓吏制!”李斯揣測一下秦王政的心意,輕聲說道:“韓非雖死,他的著述卻是存在的,大王組織一批文臣武將精研韓非的學說,掌握其精要,然後將其赴諸實施還是能夠做到的。臣等儘管愚鈍,不及韓非十之一二,但可以悉心學習,邊學邊用,決不會令大王失望。眾多朝臣可能不及韓非之才,但有一點卻是遠勝韓非十倍百倍的,就是對大王的忠誠之心,望大王明察。”嬴政看看李斯,想到孫臏與龐涓之事,他二人同事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先得到魏惠王重用,攻打宋衛等國屢屢得勝,一時聲名大噪。但龐涓自知才學不如孫臏,提心孫臏被其他國家重用後對自己不利,於是便修書邀請孫臏到魏國。孫臏到魏國後,龐涓表面上對孫臏情同手足,暗中卻在魏王前詆譭孫臏與故國齊國私通。魏惠王終於聽信龐涓之言對孫臏實行酷行,剔去雙膝蓋骨,並在臉上刺字用墨塗黑,使孫臏成為一個廢人不說,也讓他羞於在街上露面。當孫臏知道這一切都是龐涓所為時,便裝瘋賣傻逃避龐涓的監視回到齊國,終於被齊威用作大將,桂陵之戰一舉打敗魏國,這就是歷史赫赫有名的圍魏救趙之術。後來,孫臏又奉齊宣王之命出兵援救韓國,採用減灶誘敵的辦法在馬陵之戰中擊斃敵手龐涓,報了當年受辱之仇。
孫臏與龐涓由同窗之友到嫉妒之仇,以致後來戰場上刀兵相見。嬴政不能不對韓非之死有所猜疑,懷疑李斯也有忌賢妒能之心,從中做了手腳把韓非逼死。秦王政只把猜測放在心中,他拿不出任何能表明李斯陷害韓非的證據,他也不想派人去追查此事,因為人死不能復生,他已經失去一個韓非了,決不想再失去李斯。因此,秦王政一掃剛才的不快,對李斯說道:“李卿也不必自謙,你與韓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李卿的長處恰是韓非永遠不及的,而韓非的長處李卿卻能學以致用,特別是李卿的忠心韓非更不能相比。有李卿為寡人效命,韓非雖死,寡人無憾也!”
李斯一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感激地說:“多謝大王厚愛,臣一定為大王竭盡鄙薄之力。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大王對臣有知遇之恩,臣為大秦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
李斯提出厚葬韓非,向諸侯各國表明秦王政愛惜人才,秦王政哈哈笑道:“對寡人來說有用的是韓非的那些著述,而不是他的一具殭屍,不僅要薄殮韓非,還要將他的屍首送交韓王安,譴責他派奸細來秦行反間,命他親自來秦謝罪,否則,將派大軍踏平新鄭!”李斯對秦王政的這一舉措又是吃驚又是歎服,吃驚秦王政用人只在一個“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