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8%,利潤同比增長139。16%。股價由此持續攀升,從最初的不到10元一直漲至33。18元的高位。
在網際網路領域中失去的鉅額廣告費和商業自尊,宋如華從資本市場上一把搶回來了。
如果不是透過這種抽絲剝繭似的描述,對中國商業潛規則缺乏瞭解的人們,自然很難識破那些被光環籠罩著的神話。在2000年前後的商界,託普成了一家最耀眼、也是最神秘的“高科技概念企業”。
儘管年年凱歌高奏,可是沒有人搞得清楚,託普到底是做什麼的,在靠什麼產業贏利。
一位商業觀察人士寫道:“託普從1999年開始生產電腦,但至今在全國各大IT市場鮮見其名;託普的手機,儘管在距離北京機場不遠的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看到其醒目的廣告,但在市場上似乎也尊容難見;曾經熱鬧一時的炎黃線上,業務到底是在網上還是網下,就連成都本地的記者們都說不明白。”曾出任託普集團公共關係部總監的楊志宏在《託普檢討》一書中記錄了一個“真實的笑話”: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某行長笑問:“市場上很少看到託普的產品,你們報表裡的銷售收入到底是哪裡來的?”託普的經辦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們有一個子公司,專門做走私的。”行長大笑作罷,不再深究。
《成都商報》的一位記者在報道中描述了一個他目睹的細節:在一次企業家論壇上,華為公司的任正非問坐在旁邊的宋如華:“託普到底是做什麼的?”宋如華想了半天也答不上來。到後期,連宋如華自己也不得不有點無奈地承認:“說到託普軟體,股民都知道,炒起來很有搞頭,但託普軟體到底是什麼東西,哪些方面知名,很多人還不知道。要達到這個目標,還需要未來3至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任務還相當艱鉅。”
託普:十年一覺TOP夢 大招聘:那最後一根稻草
2002年前後,宋如華的“TOP夢想”似乎即將實現。
他在全國各地的27家軟體園相繼開工,由150家子公司組成的託普集團儼然成為中國最龐大的高科技公司叢集,集團的總資產號稱突破100億元,他本人早在兩年前就被《福布斯》的“中國富豪榜”列入前50位。更讓人垂涎三尺的是,在軟體園工程中,他以難以想象的低廉成本,在數十個省市的最佳商業地段斂聚了1。2萬畝的優質土地,在土地成本日漸高漲的年代,這龐大的土地儲備足以給他帶來無限可能的財富暴增……
2002年7月,託普創業10週年大慶。一向喜歡熱鬧的宋如華把它操辦得紅紅火火,慶典共歷時12天,耗資上千萬元,活動遍及全國十幾個省市,參與不下10萬人次。宋如華還租賃了兩架小型商務專機,供公司高層輾轉各地使用。這些天裡,位於成都蘇坡鄉的託普集團總部大樓落成,上海東部軟體園開園,佔地4500畝的嘉善臺商資訊產業園慶典,中國農業銀行授予託普“最佳誠信客戶”稱號,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廳與託普集團簽訂銀企全面合作協議……
一切都好像是盛世景象。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壓垮託普的最後一根“稻草”就在此刻落了下來。
這根“稻草”是宋如華自己扔下來的。他宣佈“向社會招聘5000名軟體工程師”。
很多年後,託普的研究者一直弄不懂宋如華為什麼要在這時實施這個誇張的舉措。一位託普的資深副總裁曾對友人推測說:“宋老闆的大招聘是做給銀行看的。”這應該是最接近事實的一種可能性。當時,託普的園區不斷開建,可是入駐的公司卻非常之少,而集團的現金則入不敷出,宋如華想透過這種轟動性行為吸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注意力,以此得到銀行貸款和推動園區的招商工作。
事實上,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招聘在公司決策層從來沒有被認真討論過。2002年6月14日,在10週年慶典的最後一次高層動員會上,宋如華髮表了題為“託普、託普哲學以及未來10年的構架與運作體系”的報告。在演講的最後,情緒高漲的他說:“我們今年準備招5000人,這裡面可能有人要走,走了沒關係,但是構架要先搭起來,4年之內要招2萬人,可能進進出出就10萬人,這些人將來會與我們建立很直接的真正的客戶關係與合作伙伴關係。”
正是在這樣的讓人熱血沸騰的藍圖描述中,宋如華被自己打動了,他相信“偉大的預言都將自我實現”。於是,“招聘5000人”成了10週年慶典的一項獻禮工程,而到最後,它就衍變成了“招聘5000個軟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