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聘禮,把這女生給弄自己家去了。這追人才跟追美女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只要有人搶,草雞變鳳凰。俗話說得好,競爭出效益嘛。
當然這種用人觀是有問題的,戰國時候燕國的燕惠王聽信讒言,把大將樂毅趕到趙國,結果在齊國吃了大敗仗。後來他聽說趙國要重用樂毅,就趕緊派人給樂毅道歉,想把樂毅請回燕國。樂毅就回了封信,很不客氣地指出,您啊,不是突然琢磨過味道,覺得我老樂是個人才了,而是因為趙國要用我,心裡不平衡罷了,要不燕國打敗仗都這麼多年,您怎麼沒想起俺這個老功臣來,偏這會兒想起來了?
樂毅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這人才市場說到底是個買方市場,人家是強勢,是挑選者,三條腿的騾子沒有,兩條腿的活人有的是,雖然說活人跟活人不同,可那也得皇上他老人家自個兒明白這個理兒不是?孟嘗君在齊國倒黴的時候,他的門客馮諼搞的那個“狡兔三窟”,先想法讓秦國給孟嘗君下海外聘書,再設法讓齊國國王知道這檔子事兒,最終讓孟嘗君在齊國成功實現高管重新上崗的奇蹟。其實,他不過就是參透了皇帝公關學裡這個“有人搶的肉才香”這個奧妙。
不過話說回來,這海歸一旦上崗,那就從客人變成僕人,從神秘的大救星變成了普通的辦事員,皇帝這個天下最有權力的CEO兼大俗人,也勢必不可能一直拿從前那種熱情來對待您。您可千萬得端正心態,擺正位置,苦幹加巧幹,爭取儘快人才轉型成功。畢竟“搶肉效應”只能有效於一時,真正決定皇上胃口的,還是您這塊肉的肥瘦如何,口味怎樣,等等等等。您若沒能及時意識到這點,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看不清皇上心理的微妙變化,最後把好肉做糊了,可別怨皇帝公關學沒提醒您。
俺這可不是嚇唬您,知道韓非嗎?這個韓國大才子名震天下,那秦始皇(那會兒還不叫秦始皇呢)看他看得哈喇子都流了幾洗澡盆,巴不得韓非明兒個就站到自個兒面前。等韓非真來了,而且也樂意給他效力了,結果怎麼著?下獄了,弄死了。雖說那是李斯這傢伙從中搗鬼,但刀把子可攥在秦始皇自個兒手裡啊,他若不動殺機,一百個李斯也不敢亂來啊!五代十國時淮南有個大將王景仁,跟後梁皇帝朱溫打仗,十分勇敢,這朱溫就跟人說,王景仁要是歸了我,我一定好好重用他。後來這王景仁連著轉了幾次會,最終還真跑到他手下當官,結果怎麼著?窩窩囊囊混了幾年,沒打過幾場像樣仗,最後稀裡糊塗就給弄死了。人家搶食的熱鬧勁兒已經過去,您已經從兩隻狼狗撕咬爭搶的大肥肉,變成了一盤人家放進冰箱冷藏櫃、隨時可以吃也可以不吃的眾多剩菜之一,可心態卻還是從前大肥肉的心態,想不吃虧,難!
坦白從寬,牢底坐穿?
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是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一個當大臣的要是犯了錯,皇帝追問起來,是坦白呢,還是抵賴呢?
許多人都會舉一個例子,來證明坦白從寬是亙古不變的至理。話說北魏有個大臣叫高允,因為參加歷史文獻寫作班子,被主編連累著給“雙規”了,跟他一起接受審查的還有個因為經濟問題“進來”的功臣,叫翟黑子。這翟黑子就問高允,一會兒皇上提審,我是坦白呢,還是抵賴?高允說當然坦白了,坦白從寬嘛。可翟黑子沒聽,結果皇上聽他狡辯聽得生氣,當場把他給宰了。改天提審高允,這老高是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說了個清楚透徹。這皇上一開始也發火,可馬上就換了副笑臉,不但沒殺,連個處分都沒給,甚至還接茬讓他寫他的歷史文獻。
您看看,這老實人有福,狡猾人有禍吧?有錯認錯,改了就是好同志嘛,一味狡辯抵賴,那不是對不起皇上,對不起良心嗎?
可是相反的例子也有。
隋煬帝時候有個大臣叫韋福嗣,曾參加別人組織的叛亂,後來見勢頭不妙,就自己溜出叛亂集團,跑去洛陽自首。等叛亂被*,他捏著張“既往不咎”的書面保證,跟其他同案犯一起被押往長安。半道上有幾個難友越獄,喊他一起跑,他卻把那張保證書一晃:你們跑你們的,我這兒有保票呢,撐死了混個勞教,犯不著跑出去做沒檔案沒戶口沒暫住證的盲流。結果怎麼著?到了長安,隋煬帝把他箍到一車輪裡,讓首都九品以上官員拿著小刀、弓箭,把他捅成個千瘡百孔的破燈籠,射成個亂蓬蓬的刺蝟。
在那個社會里,混到大臣這一步,您要面對的可就不止是法律了,而更是皇上的愛憎喜怒。皇帝要是高興,您就是犯下彌天大罪那也是大事化小;反之就算是隨地吐痰馬上道歉,也保不齊丟不丟腦袋。因此這坦白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