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本質相同,那麼理論上就完全有可能透過外部計算機的輔助,來對晶核進行操作。
楊帆想到了光腦,人類大腦運轉也算是很快了,可是在純機械運算方面,比起光腦來,還是差了很多,假使真的能夠透過光腦來輔助進行操作,晶核的變形速度與複雜程度,無疑還可以再提升幾個檔次。
而晶核原本的兩三種預設形態所能達到的極限,也輕輕鬆鬆可以被突破,晶核儲存不了,那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容量,可外部輔助晶片是富富有餘啊。
想要做到這一點還真的不算很難,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兩者間的連結問題,當然從原理上,也可以強行分解成兩個部分來看待。
一個是可以將人的指令,透過電腦晶片的輔助加工,轉化成殖裝晶核可以接受的訊號模式的硬體介面。
另一個則是可以將在外圍光纖與殖裝矽分子鏈之間的互相傳遞的光電訊號,對接、轉譯成兩者都明白的意思的編譯器。
介面算是硬體的領域,所以楊帆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升自己的殖裝能力,努力細化殖裝骨質,直到其分離出純粹的長矽分子鏈,然後將數條分子鏈凝成標準的資料介面,這樣就算是解決了硬體連線的問題。
足足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費盡心力,耗光異能,楊帆才總算是從殖裝晶核上抽離出了數條肉眼根本不可見的長矽分子鏈,並且成功將這些分子鏈逐一安接到了一個標準資料介面當中,完成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殖裝數字介面。
整個過程中除了達成既定的目標之外,倒也有一些其他的收穫,至少楊帆弄明白了一點,骨質殖裝是矽分子鏈傳遞晶核能量具現而成的產物。
骨質殖裝在平日裡看起來總是千變萬化、叫人眼花繚亂的樣子,事實上骨質只是表面而已,其實質,還是由晶核晶格延伸出來的矽分子鏈,在傳遞晶核能量的同時,以分子鏈為基,凝結具現成骨質。
不要覺得這種認知根本無所謂,只要明白了事情的原理,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想辦法,尋找殖裝體系中的弱點,等到將來跟鐮骷人正面對抗的時候,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唔,這話題扯遠了,且回正題。
當硬體連線完成之後,便是訊號間的互譯,這方面比起硬體來,可就要複雜的多了。
雖然就好像本能一樣,晶核只要移植進身體,人類立刻就可以對其進行操作,但是,究竟是什麼樣的神經反應,導致了殖裝骨質會產生幾乎無窮無盡的變化,那就不得而知了。
相比於人類已經形成定式的網路系統,傀族的晶核網路顯然又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種模式,想要更好的操作它,利用它,就必須要先去研究它,分析它。
這就好比當一個人聽到一種完全新鮮陌生的語言時一樣,要想弄明白究竟講的是什麼意思,就必須先從最底層、最基礎開始分析起。
不過,人類語言詞彙比較多,研究起來,還有不少投機取巧的方法,比如說,可以根據不同詞彙的出現機率,以及其在整個句子中的位置,來判斷一個詞可能的意義。
可是程式語言這種東西,卻是完全不同,只有為數寥寥的一些符號,傳統的光電語言是二進位制,也就是隻有0和1二個數字組成,而即便是量子網路出現以後,也只不過是把二進位制擴充套件到了三進位制而已。
千萬可不要以為符號少,就更容弄懂,恰恰相反,正因為符號太少的緣故,當其表達起比較複雜的意思的時候,才會變成排列組合千變萬化、錯綜複雜,尤為難猜。
想當年,一種全新的編碼方式要想破譯出來,就得要量子計算機全速運算好一陣子的,更何況又是在鐮骷人那種完全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生物編碼。
光是靠楊帆自己的手機還有房間裡的那臺腦維儀,想要破解這些編碼,從原理上來說,也不是絕對不行,只不過,真要是操作起來,就算從現在開始,整天沒日沒夜的計算不停,恐怕也得做上幾年才行,那顯然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
還好,楊帆自有他的辦法,在這座香格里拉當中,不是每個房間都有至少一臺腦維儀麼,完全可以把它們連結成一張巨大的網路,分攤那堪稱恐怖的運算總量,要知道,這可是上個世代網路構建的本來目的啊,當時的很多駭客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增加運算能力,他們還給這樣的方式起了個名字——尋找“肉雞”!
當然,楊帆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先是花了幾個小時來具現資料介面,又花了幾個小時弄清楚晶核光電訊號的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