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部分

宗則默默過濾著各地軍情、民情,希望可以在皇帝散會前,把重要事情彙報完。裴宣則永遠都是那副冷酷的表情。

七人見過禮,張揚給七人賜了座,看著神色各異的七人,笑道:“此戰我軍大獲全勝,俘虜八萬餘人。眾人看看該如何安置這些戰俘啊?”

話音剛落,吳用便道:“目下西北、東南都有蠻夷侵略,我朝兵馬捉襟見肘,不得不暫時放棄許多州府。現在內亂已平,聖上當照例收編降眾,派赴前線,早日解救出那些還掙扎在異族鐵蹄下的百姓,也顯示我天朝兵威。”

蔣敬卻道:“聖上起兵以來,便大肆擴軍,但我朝從宋朝繳獲的錢糧卻極為有限。支撐現有軍隊已是極限。若再擴軍恐怕會使朝廷財政困難。”

吳用本就不是什麼傳統的儒家子弟,又被張揚灌輸了往國外掠奪地思想,自然也不甘自己地擴軍計劃被擱淺。聞言搖頭道:“蔣大人過慮了。西夏自建國以來,便從我漢族學習耕種之術,又取得河套平原,多年來勤耕廣墾,到處興建糧倉糧窖,積糧甚多。只要攻破西夏,足可支撐大軍一年用度,甚至賑濟國內百姓。而且若放這些丁壯回去,恐怕他們還會嘯聚為盜,影響國內民生,不若整編他們,一股平定四方蠻夷再安排他們在邊疆定居。”

蔣敬聞言,搖頭道:“降眾中多是淮西各州被逼迫從賊的丁壯。若迫他們往各地作戰,恐怕會引起兵變。臣以為當遣散其中丁壯,再分以田地,令其安居樂業。”

張揚見二人所言都有些道理。便對戴宗道:“山東、河北兩地百姓生活如何,可有嘯聚為盜的?”

戴宗聞言。道:“沒有,只是各地百姓都盼望聖上能夠早些分封土地。”

蔣敬也道:“山東乃聖上龍興之地,聖上又在河北剛剛擊破遼國,聲威大振,百姓也都對聖上有信心,加上各州又有粥棚賑災,因此還未有百姓鋌而走險。但聖上若拖延日久,恐怕各地百姓會生變,且各地鄉間貧民甚多,朝廷也無力往各處設定粥棚。天氣轉涼後,聚集城中就食地貧民也無法再在城外露宿,若無法妥善解決,恐怕會生出變故。”

張揚也知道開設粥棚不是長久之計,但開國後瑣事甚多,又無足夠人力來重分田地,因此才拖延至今,聞言點頭道:“此事確實不宜拖延了,明日起戶部便籌劃重分土地吧。滿十八歲的百姓參加授田,死後還於朝廷。男丁每人授田二十畝,婦人授田十畝,所授田地多寡不得超過十分之一,到時朕會派人抽查,若田畝違規,定斬丈量土地之人。”

蔣敬聞言,道:“若如此分封,恐怕各地田地大多不足。”

張揚聞言,道:“現下各地流民甚多,便先給仍在原籍留守的百姓分封吧,各地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暫不分田。軍戶可以選擇在西夏定居,每戶多賜田十畝,賞賜耕牛一頭。”

蔣敬聞言,道:“許多百姓並無資產,若遇天災人禍,便得賣田賣屋,不出多少年,土地還會集中到地主豪強手裡。聖上還應說明何種情況可以出售田地,才能制止土地兼併。”

張揚可不想把勞動力全禁錮在各家田地間,扼殺剛剛萌發的資本主義萌芽,聞言道:“朕會廣派使者瞭解各地年景,若有天災,朝廷會適時賑濟,當可免得百姓出售土地。若百姓自願出售土地,改做其他營生,朝廷也不好阻止。”

蔣敬聞言,道:“聖上雖然賢明,但也難保以後事情,臣以為還是應當制定政策,才可保的長久。”

()好看的txt電子書

張揚卻看過專家預測,經過基因改造,自己的壽命最少也在一百五十歲以上。這樣自己就可以保證一百多年地時間內不會出現什麼大的變故,如果百年後大多數百姓還需要靠田地生活的話,那就不得不說是自己的失敗了。聞言,笑道:“此事以後再談吧,至於降眾,可從自願為兵之人中精選三萬兵馬,其餘全部發路資遣散吧。”

吳用和蔣敬見皇帝做了決定,各自目標又也基本達到,便也都閉口不言。宗澤卻又道:“聖上,王慶一敗,大江以北州府就全部納入朝廷治下了,但吏部卻無足夠官員赴各地上任。”

張揚聞言,道:“此事由來已久,情報部可蒐集各地官員過往政績,送往吏部,吏部研究後,只要能力夠的,可以先委派他們出任。情報部也跟蹤監測,若有什麼大逆不道的舉動,可呈報吏部,由吏部撤換。一些小錯可以暫時擱置,半年後,吏部考核政績,再根據各人政績,決定去留。”

宗澤聞言,便也接旨。

張揚又道:“各部還有什麼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