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前面那位測量秧苗的男子口中報出一個個的數值,後方那位書吏則是將他所彙報的這些數值都一一地記錄在冊。
這不由得引起了老朱還有李、湯二人的好奇,老朱邁著四方步朝著那邊走了過去,朱雄英這位精力極度旺盛的熊孩子自然也快步跟了上去。
“我說這位小兄弟,你這是在做什麼?”
老朱笑眯眯地朝著那已經報完了數值,起身在那裡洗腳的中年男子打招道。
這位男子錯愕地抬起了腦袋,就看到了老朱祖孫,朝著老朱嘿嘿一笑起身一禮。
“看來老丈應該不是咱們本地人,這是咱們上海縣今年開始推廣的新式育秧法,因為老百姓們都不太懂,所以,我們這些農科站的人就得四處走動,來給百姓們幫忙。”
“農,農科站?”莫說老朱,這下子所有人全都懵逼了。
李善長這位當過多年宰相的老司機,轉了半天腦子,愣是沒想起大明的基層政府裡邊會有這麼一個機構。
“好教諸位知曉,這是咱們的常府尊為了能夠讓老百姓的水稻產量得到提升,而由農科總站那邊反覆試驗之後得到的法子。”
“採用我們的新式育苗之法,可以讓這些水稻的產量,至少能夠增加差不多一成的樣子,而且受到病蟲害的機率也能少許降低。”
“農科總站,莫非這也常老二鼓搗出來的機構?”一旁的湯和頓時脫口而出。
聽到了常老二這個稱呼,這位中年人表情顯得有些不悅地瞥了眼湯和。
不過看到對方華袍錦袍,氣度不凡,倒也不好開口罵人,只是悶哼了一聲。
“不錯,這農科站,就是我們府尊大人,為了老百姓的生計,想要讓老百姓們能夠更明白耕耘的道理,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菜蔬以及禽畜而專門設立的機構。”
“當然所有的費用,都是由官府來支付,不需要當地的老百姓來出這個錢。”
說到了這,這位中年男子就沒有興趣繼續留在這裡,草草一拱手就轉身離開,因為他還有很多的育秧田需要去檢查。
“又是常老二那小子……”老朱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秧苗,忍不住小聲地嘟囔了句。
“爺爺,又是我二舅乾的對吧?”此刻,朱雄英卻是兩眼放光。
畢竟打小就聽多了常二郎的豐功偉績,再加上孃親成天把二弟掛在嘴邊,還有親爹對常二郎也是誇讚有加。
還有常二郎那隔三岔五送來的各種奇思妙想之物,讓朱雄英這位大明皇長孫對這位力能舉鼎,腦洞大開的二舅充滿了敬仰與崇拜。
“對對對,又是那小子乾的。”看到朱雄英那副模樣,剛剛三局全輸的老朱忍不住悶哼了一聲沒好氣地道。
一旁的李善長與湯和哭笑不得地打量著這對祖孫。
“太師,你說方才那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就僅僅透過育苗,便能夠讓日後的產量能夠上漲一成。”
湯和低聲朝著身邊的李善長問道,李善長撫著長鬚緩緩地搖了搖頭。
“這個,老夫可就不知道了,不過方才看那人言行,應該不像是在吹噓。”
“而且這等育秧之法,我等前所未見……不過話說回來,這位常府尊能夠如此為百姓考慮,甚至還為了如何教老百姓種田,設立這樣的機構,足以此子內心有多牽掛這些黎民百姓。”
。。。
李善長與那湯和二人的對答,自然也落入了老朱的耳中。雖然天生就與那常二郎八字不對付,可是聽到了別人誇獎自己的女婿。
老朱表面不動聲色,其實心頭也是暗爽。
此刻朱雄英就拉著老朱在官道附近東遊西逛,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野外的各種植物,動物,飛鳥,甚至昆蟲,都讓朱雄英感覺到那樣的新鮮。
好在朱元璋這位開局一個碗的開國天子,生活閱歷之豐富,足以令歷朝歷代的開國天子汗顏不已。
對於這些日常所見的東西,根本就攔不到這位。
爺孫倆就那麼蹲在路邊,道旁,手中拿著小棍,在那裡指指點點,嘻嘻哈哈。
毛驤過來稟報,說是馬車已經更換好了馬匹,可以出發。奈何那老朱大巴掌一擺,不急,老夫還沒陪乖孫耍夠。
毛驤只能老老實實地縮在一旁,等待這對祖孫玩好。
不遠處,站在官道旁邊的李善長與湯和,看著眼前這一幕,都不禁有些無奈。
“已經有許久,沒看到上位這麼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