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也不扯得太遠,就單說蒙童啟蒙之學,當以《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用以開蒙,使得這些孩童知禮儀,識廉恥……”
“之後,更該以《四書》以及《蒼頡篇》、《千家詩》、《幼學瓊林》……”
常二郎臉色一黑,趕緊抬起了手,很想一個拳頭把這個唾沫星子橫飛的老貨大嘴給堵住。
“老太師還請稍等一下,我大概是懂你的意思了,你認為,那些蒙童學習這些,就是為了去科舉,為了去做官是吧?”
聽到了常二郎這話,李善長一副理所當然地表情點了點頭。
“不然呢?”
“老太師,不好意思,我這裡興辦的這些村學,主要是為了教這些孩子讀書明理。
等到未來,他們這些貧苦出身的孩子,能夠認得錢糧,識得斤兩輕重,知曉怎麼才能夠保護好自己不容易生病,更看得懂官府釋出的告示,能夠看得懂那些農業站傳授的各種知識。
也能夠明白那些工廠裡邊的工程機械運作的原理,如此一來,他們以後長大了,也能夠有一技之長活下去。”
常二郎領著那老朱一行行走在技工學院裡邊,今日由於是休沐之日,學生們大多數都已經放假回家。
只有一些教職工還留在學校裡邊,不過,光是看這學院內的學舍規模,就著實把那老朱一行人給震撼得不輕。
光是位於學校一角的學生宿舍樓,那種高度有三層,每一層就足足有三十個房間,每個房間都可以住下六位學生的學生宿舍樓,足足有十棟。
而這,僅僅只是宿舍一區,另外還有兩個區也大同小異,也就是說,僅僅只是這座技術學院裡邊,光是學生,就足足有一萬五千餘人。
這個數字,都已經超過了現如今大學國子監轄下的所有監生總數的兩倍。
這麼多的學生,一共分為了五個年級,前面四年,那都是老老實實地待在學校裡邊學習著各個方面的知識。
並且在學院裡邊,各種各樣的教具數不勝數,不論是機械,還是各種窯口,甚至就連各種船隻,在學校裡邊都成為了教具。
好讓那些學生們能夠十分直觀地欣賞到那些事物,並且還有親自上手操作的機會。
而等到前四年讀完之後,第五年則變成了實習,也就是到各大工廠企業去實習。
實習自然也是有實習工資可拿,等到他們實習期滿之後,那麼那些各大工廠,自然也會根據這些孩子們的情況來對口招工。
可以說,就現如今那些各大工廠企業,一個兩個缺人缺的都想要拐賣勞力過來打螺絲。
能夠有這種專業對口,又已然得到了磨練的年輕技工,怎麼可能不要。
可以說,這兩年以來技術學院的畢業生都是供不應求,甚至還有不少的工礦企業的掌櫃們哭著喊著希望技術學院能夠儘早擴大招生規模。
聽到了常二郎洋洋得意的顯擺,還有留守的老師介紹起學院的學生們的就業情況。
老朱陷入了沉思之中,久久不語,而李善長也沒再說什麼參加科舉這樣的騷話。
畢竟光是想想這技術學院每年的畢業生就有那麼多,真要全部都去參加科舉,這特麼不把那科舉那根獨木橋全給擠爆炸了才怪。
可是此刻,湯和還是有些不解,畢竟他覺得,既然都讀了書了,為何不再進一步,去參加科舉,說不定日後能夠進入仕途為朝廷效力。
而現如今,卻直接就去進廠打螺絲,這很不理解。
“你的意思是,你讓他們去讀書,卻不支援他們去參加科舉?”
“湯伯父,您難道還不明白,我方才已經說過了,他們都是出身貧寒的小老百姓。”
“現如今,村學乃是由官府來負責出資興建的,我們重視的是普識性教育。”
“至於他想要考科學,想要讀四書五經,您覺得就那些靠著幾畝薄田活下來的老百姓,能供得起嗎?”
常二郎這話,讓那李善長與湯和啞口無言,似乎這小子的解釋,還真是那麼一回事。
自古以來,讀書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貧苦家庭,怎麼可能會讓一位壯勞力去讀書,而且也根本供應不起讀書的費用。
更何況,現如今,上海縣的所有自然村,每兩到三個就會有一間村學。
為的就是普識教育,讓孩子們識字,懂得基礎計算,更要明白各種生活常識。
而且這也是為了他們中的優異者有機會進入到技術學院